[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电子式互感器的固封极柱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5710.2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6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洁;葛谜霞;杜磊;董亚军;马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华盛隆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5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电子 互感器 固封极柱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电子式互感器的固封极柱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内部含有铁芯,频率响应范围窄,存在铁磁谐振和磁饱和现象、抗干扰性差,现有的电子式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与极柱为独立分体式,安装调试繁琐,生产效率低;整机局放值偏大、环保性差;电流和电压模块均集成于电子式电流和电压互感器内部,一旦出现模块击穿,需要整体拆除,不便于后期现场维护;随着国家对供电可靠性和环保要求标准逐渐提高,因此降低产品功耗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已经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电子式互感器的固封极柱开关,其特征是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与极柱为一体化浇筑而成,模块与互感器为分体安装,具有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局放值小、后期维护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电子式互感器的固封极柱开关,其特征是:壳体(3)上安装有固封极柱(1)和航空插座(5),将电压转换模块(9)和电流转换模块(13)固定在壳体(3)内部的支撑板(7)上,壳体上开有电压信号输出口(6)和电流信号输出口(10),通过双绞屏蔽线(15)分别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的输出信号引致电压信号输入端(11)和电流信号输入端(14),通过双绞屏蔽线(15)将电压信号输出端(8)和电流信号输出端(12)接至航空插座(5)相应接点上。
进一步,所述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与固封极柱(1)为一体式浇筑。
进一步,所述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分别用于采集和输出线路中的Ua、Ub、Uc电压信号和Ia、Ib、Ic电流信号;
进一步,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9)和电流转换模块(13)通过内部集成电路输出Ua+、Ua-、Ub+、 Ub-、Uc+、Uc-、 U0+、U0-电压信号和Ia+、Ia-、Ib+、 Ib-、Ic+、Ic-、 I0+、I0-电流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与固封极柱(1)为一体式浇筑,安装调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机局放值小、环保性好;电压转换模块(9)和电流转换模块(13)均独立安装在壳体(3)内部,后期现场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侧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正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固封极柱 2、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3、壳体 4、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5、航空插座 6、电压信号输出口 7、支撑板 8、电压信号输出端 9、电压转换模块 10、电流信号输出口 11、电压信号输入端 12、电流信号输出端 13、电流转换模块 14、电流信号输入端 15、双绞屏蔽线。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壳体(3)上安装有固封极柱(1)和航空插座(5),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与固封极柱(1)为一体式浇筑,用于采集和输出线路中的Ua、Ub、Uc电压信号和Ia、Ib、Ic电流信号,将电压转换模块(9)和电流转换模块(13)固定在壳体(3)内部的支撑板(7)上,壳体上开有电压信号输出口(6)和电流信号输出口(10),通过双绞屏蔽线(15)分别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的输出信号引致电压转换模块(9)的电压信号输入端(11)和电流转换模块(13)的电流信号输入端(14),通过转换模块内部集成电路输出Ua+、Ua-、Ub+、 Ub-、Uc+、Uc-、 U0+、U0-电压信号和Ia+、Ia-、Ib+、 Ib-、Ic+、Ic-、 I0+、I0-电流信号,通过双绞屏蔽线(15)将电压转换模块(9)的电压信号输出端(8)和电流转换模块(13)的电流信号输出端(12)接至航空插座(5)相应接点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电子式电流互感器(4)与固封极柱(1)为一体式浇筑,安装调试方便,生产效率高;整机局放值小、环保性好;电压转换模块(9)和电流转换模块(13)均独立安装在壳体(3)内部,后期现场维护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华盛隆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华盛隆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5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