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4886.6 | 申请日: | 201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5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元控股集团杭州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4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渣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渣器。
背景技术
煤渣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一种,火力发电厂、工业和民用锅炉及其他设备燃煤排出的废渣,又称炉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等。根据成分的不同,可用于制造水泥、砖和耐火材料等。有些可用于制取氧化铝或提炼镓、锗等稀有金属。
如公告号为103017181A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冷渣器防堵装置,包括冷渣器、炉膛和进渣管,所述的冷渣器与炉膛相连,所述冷渣器的下部设有排渣管,所述进渣管的一端连有冷渣器,另一端连有炉膛,所述的进渣管上设有松动风管、吹扫风管二、吹扫风管一。
在实际使用当中,煤渣在炉膛内冷却后从排渣管输出,但是煤渣由于温度变化会结咖,使冷渣器发生堵塞,若是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渣器,在冷渣器内发生堵塞时,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发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壳体外套设有进水壳,所述进水壳上设置有连通壳体与进水壳之间空间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装置的电机,所述冷渣器上设置有提示电路,所述提示电路包括:
红外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侧面的红外发射器、用于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时,红外检测电路发出红外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耦接于红外检测电路以接收红外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
报警电路,耦接于控制电路以响应控制信号并发出报警,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时,发出报警;
断电电路,耦接于控制电路以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机通断电,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时,电机断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煤渣从进料口进入壳体内,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壳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从而对壳体内的煤渣进行降温,煤渣通过出料口流出,在壳体内发生堵塞时,出料口没有煤渣落下,设置在出料口旁的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检测电路发出红外检测信号,控制电路控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使通过报警电路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排除故障,控制信号控制电机断电,减小电机损坏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接收部、延时部,所述延时部包括,
555延时器,第一端耦接于地,第三端耦接于报警电路以输出控制信号,第四端耦接于直流电,第六端耦接于第七端,第八端耦接于第四端与直流电的连接点。
第五二极管,阳极耦接于直流电与555延时器第四端的连接点,阴极耦接于555延时器第五端;
第五电阻,一端耦接于555延时器第六端与555延时器第七端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555延时器第四端与直流电的连接点;
第六电阻,一端耦接于555延时器第四端与第五电阻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555延时器第二端;
第一电容,一端耦接于555延时器第六端与555延时器第七端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555延时器第一端与地的连接点;
所述接收部包括,
第一三极管,基极耦接于红外检测电路以接收红外检测信号,集电极耦接于直流电;
第一继电器,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发射极,另一端接地,包括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一端串接于555延时器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连接点、第一端与地的连接点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555延时器的延时作用,使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光一段时间后,才发出报警,从而降低误报警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五电阻为可变电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第五电阻的阻值的大小即可调节延时的时间,从而加强提示电路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下方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渣管,所述排渣管内设置有孔塞,所述孔塞与排渣管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故障时,通过打开排渣口,对壳体内的故障进行排除,便于排除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元控股集团杭州热电有限公司,未经三元控股集团杭州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4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