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显示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4704.5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4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向贤明;张涛;蒲天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显示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立体显示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3D技术的发展,立体显示装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立体显示装置多采用柱状光栅膜技术,在使用时为了保证较大的观看距离,在柱状光栅膜和2D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还设有一定的距离,用以提供较大的焦距,通常,柱状光栅膜和2D液晶显示面板贴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柱状光栅膜贴附在2D液晶显示面板上较薄的玻璃一侧的表面,而该玻璃另一侧或者光栅膜一侧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间距用空气层代替,这种方式通常称为框贴;另一种则是将柱状光栅膜贴附在液晶显示面板较厚的玻璃一侧的表面,并将光学胶将玻璃另一侧与液晶显示面板粘接在一起,这种方式称为全贴合。由于,全贴合方式克服了液晶显示面板的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射问题,因此改善了显示对比度,应用也较为广泛。
如图1所示,在上述立体显示装置进行全贴合的过程中,垫片玻璃与上偏光片之间的空气层全部由光学胶代替,从而导致光学胶覆盖了设置在下玻璃基板周边的COF(Chip On Flex)或者COG(Chip On Glass)的压合区域。这样,当COF或者COG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时,必须先将垫片玻璃从上偏光片的表面拆解下来,在拆解过程中,极易造成上下玻璃基板的破损,因而使维修变得十分困难。
综上,关于显示装置维修困难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立体显示装置及系统,通过将第一垫片玻璃的长和宽设置成分别小于或者等于上玻璃基板的长和宽,以及,将第二垫片玻璃的长和宽设置成分别大于或者等于下玻璃基板的长和宽,提高了该立体显示装置维修的便利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柱状光栅膜、第一垫片玻璃、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第二垫片玻璃和背光单元;
柱状光栅膜、第一垫片玻璃、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第二垫片玻璃和背光单元的一端齐平;
第一垫片玻璃的长和宽分别小于或者等于上玻璃基板的长和宽;
第二垫片玻璃的长和宽分别大于或者等于下玻璃基板的长和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二垫片玻璃为钢化玻璃。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当第二垫片玻璃的长和宽均大于或者等于下玻璃基板的长和宽时,下玻璃基板在第二垫片玻璃上居中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下玻璃基板沿长边及短边方向上各包括一个压合区域,压合区域设置在下玻璃基板远离第二垫片玻璃的一侧;
压合区域设置在上玻璃基板的一端,且,压合区域的底端与上玻璃基板的底端齐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玻璃基板比第一垫片玻璃长0.3mm以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下玻璃基板沿长边方向上包括两个压合区域,或者,在下玻璃基板沿短边方向上包括两个压合区域时,两个压合区域分别设置在下玻璃基板远离第二垫片玻璃的一侧;
压合区域分别设置在上玻璃基板的两端,且,压合区域的底端与上玻璃基板的底端齐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玻璃基板比第一垫片玻璃长0.6mm以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上偏光片,上偏光片通过光学胶、有机硅烷偶联剂或者硅胶贴合在上玻璃基板远离下玻璃基板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立体显示装置还包括下偏光片,下偏光片通过光学胶、有机硅烷偶联剂或者硅胶贴合在下玻璃基板远离上玻璃基板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立体显示系统,包括:偏光镜和上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偏光镜和立体显示装置相连,偏光镜,用于滤除立体显示装置发出的散射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4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