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留置气腔的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3059.5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9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隔件 留置针 侧支孔 气泡腔 孔道 留置 气腔 针管 本实用新型 导管座内腔 操作手柄 穿刺针管 导管组件 回血侧孔 技术难题 闭合 前端面 端沿 固接 回血 尖孔 溢出 阻拦 压迫 血液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特别是一种具有留置气腔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安装在其内腔的阻隔件、穿刺针管和与针管固接的操作手柄,其组成要点在于:阻隔件前方具有气泡腔,阻隔件设置于该侧支孔口后方,侧支孔口后端沿与阻隔件前端面之间具有距离,此距离为沿端距离,此沿端距离为2.0‑7mm,该沿端距离内的导管座内腔为气泡腔,阻隔件长度小于尖孔距离。具有如下优点:撤针阻力小,操作方便,同时又能有效杜绝了血液通过回血侧孔溢出污染,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本领域的由于阻隔件上被针管长期压迫所形成的孔道无法及时闭合、造成无阻拦的回血迅速从该孔道外溢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特别是一种具有留置气腔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现有留置针技术中如图1所示,其由导管组件1、安装在其内腔的阻隔件2、穿刺针管3和与针管固接的操作手柄4组成。这种结构留置针,阻隔件2由密封材料组成,材料的截面上不预设孔道,穿刺针管3从截面中央纵向贯穿,撤针后的阻隔件截面又弹性恢复而不残留孔道,从而阻隔液体。导管组件中导管座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便于穿刺时从透明导管座内腔观察回血,而为了穿刺时血液能够流入透明导管座内腔,针管前端设有一尖端开口3.1,和穿刺观察回血的侧孔3.2,这样血液通过尖端开口3.1流入针管内腔,再通过回血侧孔3.2流出,进入针管与导管之间的环隙,再流入透明导管座内腔,即可判断针尖是否刺入血管内。尖端开口3.1的前端与回血侧孔3.2的后端之间的距离为尖孔距离。而这种构造留置针,在穿刺完成后撤出针管,特别在针管针头部分撤至阻隔件内,必须保证阻隔件有足够长度,能完全同时包住针管上的尖端开口和回血侧孔,才不致于透明导管座内腔的血液透过针管前端内腔及回血侧孔溢出导管座外,而造成血液污染。这种构造,为了保证不溢血,阻隔件的长度必然要制造得长于尖孔距离,如此就产生了阻隔件与穿过其内的针管外表面接触面积增大、自然撤针过程中摩擦阻力大大增加的不足之处。同时这种构造还容易产生另一个不足之处:由于留置针在长期储运过程中,阻隔件与针管长期处于挤压压迫状态,阻隔件受压产生一种不易恢复的变形,当针管撤出后,阻隔件上被针管长期压迫所形成的孔道容易产生无法及时闭合的现象,造成无阻拦的回血迅速从该孔道外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撤针阻力较小,同时又能有效阻隔回血外溢的具有留置气腔的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具有留置气腔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安装在其内腔的阻隔件、穿刺针管和与针管固接的操作手柄,针管前端设有一尖端开口和穿刺观察回血的侧孔,侧孔位于开口的后方,开口前端点与侧孔后端点之间的距离为尖孔距离,导管座上具有侧向留置通道,该通道与导管座内腔之间相贯有侧支孔口,其组成要点在于:阻隔件前方具有气泡腔,阻隔件设置于该侧支孔口后方,侧支孔口后端沿与阻隔件前端面之间具有距离,此距离为沿端距离,此沿端距离为2.0-7mm,该沿端距离内的导管座内腔为气泡腔,阻隔件长度小于尖孔距离。
这样,由于阻隔件长度小于尖孔距离,使得阻隔件与针管接触面积减小许多,因而两者之间轴向滑动摩擦力小了许多,尤其大规格留置针,可使得穿刺撤针操作更加轻便。在穿刺血管之前,连接输液器,将穿刺针尖倾斜朝下或持平,打开输液器流量调节阀进行排除管路中空气,会在阻隔件朝向侧支孔口的端面(前端面)与侧支孔口后端边缘(后端沿)之间(即沿端距离长度空间内)形成一气泡腔,气泡腔内气泡与液体压力等同,阻隔了液体流向阻隔件端面。排气完成关壁流量调节阀。当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后,后撤针管,针管针头部分撤至阻隔件附近,仍以正常撤针速度不停顿后撤,针管上回血侧孔首先退出阻隔件外,而针管尖端开口仍还在导管座内或在阻隔件内,由于气泡腔内气泡压力与导管座内腔血液压力一致,阻隔了血液流向阻隔件端面,也就阻隔了血液通过针管尖端开口进入针管内腔,再通过回血侧孔溢出导管座外通道。同时由于气泡腔内气泡阻隔了血液流向阻隔件端面,当阻隔件因受针管压迫而形成的变形孔道,在撤去针管之后产生的迟缓自闭合恢复时,首先气泡腔内气泡先溢出,血液才能达到阻隔件端面,给了阻隔件恢复自闭合时间,杜绝了血液溢出污染,因而能够从容撤针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3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脉冲式正压封管装置
- 下一篇: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