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窗防渗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2616.1 | 申请日: | 201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9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隋海龙;孙春娥;李宗华;孟丽娟;杨涛;田晓;张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02 | 分类号: | E06B1/02;E06B1/58;E06B1/6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孙丽君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窗 基准线 附框 内圈 墙体 防渗漏系统 内圈表面 窗洞 渗水 室外 室内 本实用新型 防水渗漏 主框安装 阶梯状 主框 垂直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窗防渗漏系统,包含墙体、抱框、附框和用于安装外窗的主框,抱框设置在墙体上窗洞内圈,附框安装在抱框内圈,主框安装在附框内圈,以垂直于墙体且从窗洞中穿过的一条基准线为基准,抱框的内圈表面具有从室内一侧向着室外一侧相对于所述基准线而言距离渐远的阶梯状,抱框的内圈表面至少包含靠近室外的第一平面和靠近室内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该外窗防水渗漏系统的渗水路径更长、更复杂,彻底解决了外窗渗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窗防渗漏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外窗是联系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窗口,然而,在雨水天气,雨水很容易从窗口渗漏到室内,造成室内装饰发霉、损坏,极大地破坏了建筑的使用环境,使墙体材料变软、疏松,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外窗的渗漏水问题是业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外窗渗漏水的控制是建筑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外窗建造过程中,先在墙体1’上预留窗洞口,然后安装附框2’,最后安装主框3’。图1所示是预留窗洞口的四边中的一边的墙体和框体安装的示意。墙体1’上建有用于安装附框2’的混凝土框,该混凝土框的4个内表面面均为平面,因此,混凝土框与附框2’之间的接触面,如图1中的接触面A’,为平面。主框3’与附框2’之间的接触面,如图1中的接触面B’,也为平面。
由于混凝土框与附框2’之间的接触面,以及主框3’与附框2’之间的接触面均为平面,因此雨水从室外(墙体外部)经过这两个平面进入室内的路径(也即渗水路径)非常短。虽然在墙体1’和附框2’之间采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堵密封,但时间一长,防水砂浆会开裂。一旦防水砂浆开裂,雨水会迅速地沿着渗水路径,从墙体1’和附框2’之间,以及主框3’与附框2’之间的缝隙渗漏到室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外窗防渗漏系统,该外窗防渗漏系统改变、加长了渗漏路径,彻底解决了墙体与外窗之间的渗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外窗防渗漏系统包含墙体、抱框、附框和用于安装外窗的主框,抱框设置在墙体上窗洞内圈,附框安装在抱框内圈,主框安装在附框内圈,以垂直于墙体且从窗洞中穿过的一条基准线为基准,抱框的内圈表面具有从室内一侧向着室外一侧相对于所述基准线而言距离渐远的阶梯状,抱框的内圈表面至少包含靠近室外的第一平面和靠近室内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墙体厚度方向上,抱框的厚度大于附框和主框的厚度,附框安装在抱框的第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附框的内圈表面具有从室内一侧向着室外一侧相对于所述基准线而言距离渐远的阶梯状,附框的内圈表面至少包含靠近室外的第三平面和靠近室内的第四平面,第三平面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主框的外圈表面具有从室内一侧向着室外一侧相对于所述基准线而言距离渐远的倒置阶梯状,主框外圈表面的倒置阶梯状与附框内圈表面的阶梯状互补,主框的外圈表面至少包含靠近室外的第五平面和靠近室内的第六平面,第五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低于第六平面和所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第五平面与第三平面配合,第六平面与第四平面配合。
进一步地,抱框的内圈表面和附框的内圈表面均为二级阶梯状,具有L型截面,主框的外圈表面为倒置的二级阶梯状,具有倒置的L型截面。
进一步地,还包含保温层,保温层具有大致为倒置的L型的截面,且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形成倒置L型的横边,且从附框延伸到附框与抱框之间的缝隙,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延伸到墙体。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的顶面为斜面,斜面从靠近附框的一侧向着室外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基准线的方向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2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