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织包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2303.6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8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严太明;阮会斌;王雄廷;张松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包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理分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组织包埋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室现有的脱水浸蜡方法步骤较为繁琐,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于样本量较小时,脱水、浸蜡过程还可以高效完成,但是当样本量特别大的时候,该步骤就显得特别繁琐,尤其耗时间,并且组织包埋效果也不是很好。
对于多样本单组织进行包埋时,部分组织会出现人为方面的组织损坏情况,并且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大量样本不能快速脱水和浸蜡、包埋过程中组织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个组织包埋装置,包括盒体、盖子、滤网、包埋盒和组织存放板,盒体底部连通,上部被隔板分成若干个空腔,盖子扣装在盒体开口处,盖子表面设置有组织投放孔,底部设置有滑槽,滤网和包埋盒呈方桶状,滤网或包埋盒通过设置在方桶开口处相对两侧向外的凸起安装在盖子表面底部的滑槽内,组织存放板上设置与组织投放孔相配合的凹形组织存放槽,组织存放槽安装在组织投放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盒体用来盛装包埋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为脱水、透明、浸蜡等提供场所;盒体下部连通、上部被分成多个空腔,从一个空腔倒入溶液,溶液即可进入所有空腔,免去向每一个组织投放孔中添加溶液的麻烦,可同时对多个样本进行脱水、浸蜡和包埋处理;滤网或包埋盒呈方桶状,方便组织的摆放,而且在开口相对两侧设置有向外的凸起,该凸起通过设置在盖子底面的滑槽将滤网或浸蜡盒与盖子活动的连接起来,滤网或包埋盒的取装非常方便;由于盖子和滤网链接在一起,更换溶液时,只需移动盖子即可,在更换溶液的过程中不用接触细胞组织,可有效避免组织的损伤;安装好的滤网或包埋盒的开口与设置在盖子表面的组织投放孔重合,可以通过组织投放孔直接取放组织,方便进行后续处理;组织存放板的凹形存放槽与组织投放孔相配合,可暂时存放经过脱水、透明处理后的组织,而且在脱水的过程中,组织存放装置可以充当盖子的角色,避免灰尘等物质进入盒体空腔引起污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包埋盒由两块直角板和一块正方形底板组成,直角板和正方形底板以可拆卸的方组装成有底方桶。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包埋盒可以组装与拆开,包埋过程中蜡块冷却凝固后,拆开包埋盒即可取出蜡块,保证蜡块的完整性,不会损坏蜡块中封存的组织。
进一步,盒体侧面上部设置有液体加注口,盒体侧面底部设置有液体排放开关。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换溶液时,先打开底部的排放开关,将盒体中的溶液排放干净,再关闭开关,从上部的液体加注口加入新的溶液,完成溶液的更换;不用移动盖子和抽出滤网即可实现溶液的更换,省时省力。
进一步,盒体的深度为5~10cm,滤网的深度为4~8cm,包埋盒的深度为 3~5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盒体、滤网与浸蜡盒的深度适中,既能满足组织脱水与浸蜡完全、均匀,又能节约溶液与蜡体,而且取放滤网与包埋盒也非常便利。
进一步,组织投放孔(8)为正方形,边长为1.5cm。
进一步,滤网的滤孔为方形、菱形或圆形,目数为10~20。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滤孔为常见形状,便于制备;滤孔的目数设置为10~20,组织块不会从滤孔中漏出,而且溶液或熔融蜡可以流畅的进入滤网,完成脱水、透明、浸蜡等处理。
进一步,滤网的材质为不锈钢。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处理过程要用到多种溶液,不锈钢不会受这些溶液的影响,增加了滤网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盒体上部空腔的个数至少为9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同时对多块组织进行处理,缩短总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前部剖视图;
图4为包埋盒的爆炸图;
其中,1、组织存放装置;2、盖子;3、盒体;4、液体排放开关;5、液体加注口;6、组织存放槽;7、凸起;8、组织投放孔;9、滑槽;10、滤网;11、直角板;12、正方形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2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双电机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