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8177.7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9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何周良;张琪;刘光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20 | 分类号: | H01R24/20;H01R13/66;H01R13/506;H01R13/7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科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22 | 代理人: | 彭光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智能 安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装置,特别是一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上一种常见的家用电气部件。现有的插座在长时间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插接部位损耗严重的缺陷,进一步导致电源传输不稳定,给家里的用电产品带来隐患,一旦插座的插接部位出现损耗后,整个插座需要更换,插座使用寿命短;另一方面,现有插座在超负荷状态下容易导致插座烧毁,给电器甚至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再有,现有插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步骤繁多、生产效率低等缺陷。
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解决了现有插座使用寿命短、安全性差、生产成本高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包括外壳模块、电源接入模块、电源开关模块、电源保险模块及电源接出模块,所述外壳模块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电源接入模块包括三根电源插柱,所述电源插柱从所述后壳背部向外延伸并可拔插地固定在后壳上,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开关主体、开关按键及开关装配板,所述前壳上部开始有开关装配孔,所述开关装配板装配在所述开关装配孔上并将电源开关模块限位在外壳模块内部,所述电源保险模块内置有保险电路并固定安装在外壳模块内部,所述保险电路可在电源超载或短路情况下将电源切断,所述电源接出模块包括具有电源插孔的电源接出滑块及滑块装配板,所述滑块装配板上设置有匹配所述电源插孔的装配板插孔,所述前壳侧部设置有接出模块安装孔,所述电源接出滑块可拔插地安装在所述接出模块安装孔中,所述滑块装配板安装在所述接出模块安装孔的口部位置并将电源接出滑块限位在外壳模块内部,所述电源插柱伸入到外壳模块内部的一端与电源开关模块中的开关主体的接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主体中的接出端与电源保险模块的接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保险模块的接出端与电源接出模块的接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壳及后壳在其相互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将前壳及后壳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装配弹扣及装配扣槽,通过所述装配弹扣及装配扣槽可将前壳及后壳配合组构成为所述的外壳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壳及后壳均为一体成型塑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该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包括外壳模块、电源接入模块、电源开关模块、电源保险模块及电源接出模块并通过这些模块实现模块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有效提升其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该种插座通过模块化生产而成,当某些容易损耗的模块(如电源接入模块、电源接出模块)出现损耗时,只需要更换这些模块即可,插座的其他部件可继续使用,可有效延长插座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再有,通过设置电源保险模块及电源开关模块可大幅度提升该种插座的安全性,所述电源保险模块可在线路短路、超载的情况下将插座的电源切断,有效保护插座及连接插座的电器,安全性高。
总之,该种模块化智能安全插座解决了现有插座使用寿命短、安全性差、生产成本高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 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8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