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门漏液监测装置及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7743.2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2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夏晓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贝尔自动化仪表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截流阀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漏液监测装置及阀门。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控制液体的流通与截断,通常会在液体输入管道与液体输出管道之间设置阀门,通过打开或关闭阀门来实现液体的流通与截断。
然而,在阀门的应用中,有时会出现因阀门的质量问题或者阀门与液体输入管道的配合不够精准的问题,造成阀门与液体输入管道的连接处发生漏液的情况,有些阀门漏液还会造成安全事故,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危险。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阀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漏液监测装置及阀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阀门与液体输入管道的连接处发生漏液无法监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门漏液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光电传感器和报警器。
其中,所述壳体为环状凹槽结构,且所述壳体的凹槽开口朝向环内侧;所述壳体套设在阀门本体和液体输入管道上;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的顶部与所述阀门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槽壁的顶部与所述液体输入管道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开设有通孔。
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光器、接收器和检测模块;所述发光器和所述接收器相对设置,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发光器和所述接收器之间;所述接收器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漏液监测装置还包括接液桶,所述接液桶的顶部开口;所述接液桶位于所述壳体的正下方,且所述接液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接液桶的顶部开口正对所述壳体上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接液桶均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一槽壁与所述阀门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二槽壁与所述液体输入管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下部凹槽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顶朝下;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锥顶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下部凹槽为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为光滑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阀门本体或液体输入管道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内设置有WIFI模块,所述检测模块通过所述WIFI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阀门漏液监测装置,还包括阀门本体;所述壳体的第一槽壁的顶部与所述阀门本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门漏液监测装置,分析其结构可知:上述阀门漏液监测装置主要由壳体、光电传感器和报警器组成;其中,壳体为环状凹槽结构,且壳体的凹槽开口朝向环内侧;壳体包括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且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开设有通孔;光电传感器主要由发光器、接收器和检测模块组成。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壳体套设在阀门本体和液体输入管道上;壳体第一槽壁的顶部与阀门本体连接,壳体第二槽壁的顶部与液体输入管道连接;光电传感器的发光器和接收器相对设置,且壳体上的通孔位于发光器和接收器之间;接收器还通过检测模块与报警器电连接。
很显然,当液体输入管道与阀门本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漏液的情况时,漏出的液体会落入壳体的凹槽内并最终由开设在壳体底部的通孔漏出;漏出的液体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通孔落下,被设置在通孔附近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由通孔漏下的液体后,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获知信号后,做出报警反应,以达到提醒用户液体输入管道与阀门本体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了漏液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将壳体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分别与液体输入管道和阀门本体连接,使得壳体的凹槽能够正对液体输入管道和阀门本体的连接处,以能够顺利得接到由连接处漏下的液体。通孔开设在壳体的底部,能够使得落入凹槽内的液体无需积累,就可以由通孔中漏出,使得用户能更加及时地获知漏液情况。
另外,因光电传感器的发光器和接收器位于通孔的两侧并相对设置,故一旦通孔内有液体漏出,就会阻挡住发光器的光线,进而,触发接收器;接收器被触发后会通过检测模块向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报警器做出报警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贝尔自动化仪表技术股份公司,未经天津贝尔自动化仪表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7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用减压控制阀门机构
- 下一篇:阀门漏气监测装置及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