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二维码脱机认证的轨道交通售检票消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5463.8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1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顾伟华;邵伟中;王子强;金涛;瞿斌;徐高峻;蔡佳妮;朱正谦;龚迥;董晓婷;王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10 | 分类号: | G06Q20/10;G06Q20/16;G06Q20/32;G06Q20/38;G07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李梦男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维码 脱机 认证 轨道交通 检票 消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消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脱机认证的轨道交通售检票消费系统。
背景技术
从国内轨道交通建立以来,先后有纸质车票、磁票和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作为AFC(Auto Fare Collection,自动售检票)系统票证介质,尤其是IC卡,作为方便、安全、设备简单的票证,一经启用便被广泛采用。伴随着轨道交通路网的发展,传统的IC卡在长期运营中成本、车票调配、资金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实体IC卡检票过闸的方式,造成终端设备结构复杂,设备故障率和维护成本较高。
轨道交通日常运营客流的潮汐效应对于车票的灵活调配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通线路的增加、客流的增长预期也对车票的采购计划提出了更精细的管理要求;客流的增多,使得同样比例下车票的损失、丢失绝对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日常的运营成本;购买车票带来的大量现金流转,给车站票款缴交和现金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随着城市轨道路网规模的扩大,传统依据IC卡、现金的模式逐渐向无现金、信用消费模式演变。现有的轨道交通AFC系统网络架构是一个采用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封闭网络架构,支付方式采用脱机电子钱包消费模式,即先对电子钱包充值后才能消费的方式。由于采用这种模式就会存在乘客充值或购票不方便,支付效率低,出行体验单一等缺点。典型的联机二维码支付存在交易时间较长、断网无法使用、对多级票价实现较为困能等缺点,给二维码支付取代IC卡对于消费模式的转变带来了诸多难题。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二维码替代部分IC卡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但是现有技术的二维码检票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生成多次二维码,且需要进行多次扫描,使用非常繁琐,会导致检票过闸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二维码实现虚拟车票需要生成多次二维码,并进行多次扫描,给二维码取代IC卡的消费模式转变带来了诸多难题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脱机认证的轨道交通售检票消费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二维码脱机认证的轨道交通售检票消费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售检票消费系统包括终端设备、车站系统、中央系统、清分系统和票务平台系统;
所述车站系统对应布置于不同的车站,所述车站系统与对应车站的终端设备通信连接;所述中央系统分别与所述车站系统和所述清分系统通信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器和读写器,所述读写器包括二维码扫描器和蓝牙模块;
所述票务平台系统用于生成二维码;
所述读写器用于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读取终端设备生成的二维码中的二维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调用所述蓝牙模块,以使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根据消费密钥以及所述二维码信息生成二维码;
所述读写器包括:
密钥模块,所述密钥模块包括若干PSAM(销售点终端安全存取模块)卡;
所述PSAM卡用于存储消费密钥。
较佳地,所述二维码采用QR Code(一种矩阵二维码符号)编码。
较佳地,所述读写器还用于识别IC卡及基于NFC的终端设备。
较佳地,所述蓝牙模块通过GATT(一种通信协议)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只需生成一次二维码,进行一次扫描即可完成检票过闸,大大减少了检票过闸时间,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基于二维码脱机认证的轨道交通售检票消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5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