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葫芦蜂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4738.6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5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阳绿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6;A01K5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3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葫芦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葫芦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葫芦蜂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蜜蜂养殖,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蜂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葫芦蜂,因此对于实验室内葫芦蜂饲养与研究也越来越多,于此同时,葫芦蜂的实验饲养装备也得到较多的关注,就目前而言,葫芦蜂的实验室内饲养,大多数依旧依靠传统的养殖人自制的,老式的铁笼或者木制结构养蜂笼,通常一个蜂笼只能用作单一养殖使用,结构简单而且功能也单一,饲喂方式繁琐,现在使用的收封口都是固定大小的,收蜂的时候容易把蜂压死,不方便运输,容易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葫芦蜂养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而言,葫芦蜂的实验室内饲养,大多数依旧依靠传统的养殖人自制的,老式的铁笼或者木制结构养蜂笼,通常一个蜂笼只能用作单一养殖使用,结构简单而且功能也单一,饲喂方式繁琐,现在使用的收封口都是固定大小的,收蜂的时候容易把蜂压死,不方便运输,容易造成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葫芦蜂养殖装置,包括封盖、密封层和箱子本体,所述封盖的下端连接有活动管,且活动管的下端安装有直管,所述直管的下端连接有进口管,所述密封层的下端固定有箱盖,且箱盖上设置有孔洞和控温器,所述箱盖的下端设置有控温器,所述箱子本体上安装有开关和百叶窗,且开关的下端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箱子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巢脾组和喂饲槽,且喂饲槽的上端连接有巢脾组,所述箱子本体的末端固定有底柱。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的两端和箱盖的两端齐平,且密封层的表面呈“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孔洞位于箱盖的正中间位置,且孔洞的直径范围为7CM-12CM。
优选的,所述百叶窗均匀的设置在箱子本体的四周,且百叶窗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巢脾组的数量范围为3-5个,且巢脾组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喂饲槽设置在箱子本体的底端,且喂饲槽的表面呈“斜纹”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底柱呈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葫芦蜂养殖装置,主要用于对葫芦蜂的养殖用,采用在该装置上端设置有活动管、直管和进口管,避免因收峰口的固定大小造成葫芦蜂受挤压而死亡,同时避免损失成本,同时利于收集葫芦蜂,采用在该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百叶窗,便于该整体装置通风,利于葫芦蜂的生存和养殖,采用在该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巢脾组,便于葫芦蜂有一个休息之处,利于养殖,采用把喂饲槽设置在该装置本体内部的底端,利于葫芦蜂的正常觅食,利于对葫芦蜂的养殖,采用在该装置本意末端安装有底柱,避免因长时间的使用对该装置造成潮湿,影响葫芦蜂的养殖,同时也有能够使该装置保持通风干燥,有利于延长葫芦蜂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箱盖内部示意图。
图中:1、封盖,2、活动管,3、直管,4、进口管,5、密封层,6、箱盖,7、孔洞,8、控温器,9、箱子本体,10、开关,11、百叶窗,12、巢脾组,13、喂饲槽,14、底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阳绿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开阳绿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4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