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支持多频段的FPC板及通信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7112.2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魏耀德;杨晓;梅艳伟;孔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鸿洛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10;H01Q5/28;H01Q5/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李姿颐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频段 fpc 通信 天线 | ||
1.一种可支持多频段的FPC板(100),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补强板(20)、第二补强板(30)与辐射层(10);所述第一补强板(20)与所述第二补强板(30)分别覆盖设于所述辐射层(10)的两侧;
所述辐射层(10)为细长结构,所述辐射层(10)包括延伸至沿细长方向上的两端的呈方波弯折连接的弯折段(101),所述弯折段(101)具有所述细长方向上的第一端(1011)与第二端(1012),其中第一端(1011)的端部上设有第一触点(40);所述弯折段(101)具备位于所述辐射层(10)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1013)与第二侧(1014);所述第一侧(1013)上设有用于在第一频段产生谐振的第一谐振部(102),所述第一谐振部(102)沿所述细长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谐振部(102)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段(101)连接导通并向所述弯折段(101)的所述第二端(1012)延伸;
所述第二侧(1014)设有用于在第二频段产生谐振的第二谐振部(103),所述第二谐振部(103)与所述第二端(1012)连接导通并向所述弯折段(101)的所述第一端(1011)延伸;
所述辐射层(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1014)上的用于在第三频段产生谐振的第三谐振部(104);所述第三谐振部(104)由所述第一端(1011)向所述第二端(1012)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谐振部(103)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谐振部(104)位于所述第一端(1011)的端部处设有第二触点(50);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部(102)、所述第二谐振部(103)与所述第三谐振部(104)共同用于在第四频段产生谐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FPC板(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补强板(20)与所述第二补强板(30)为聚酰亚胺补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FPC板(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点(40)与所述第二触点(50)均为镀金焊盘。
4.一种可支持多频段的通信天线(1000),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套(200)、射频接头(300)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FPC板(100);所述管套(200)具备容纳所述射频接头(300)与所述FPC板(100)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通信天线(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接头(300)设于所述管套(200)的空腔的开口端,所述射频接头(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与所述空腔螺旋连接的配合部以及伸出所述空腔外的接头部;所述配合部的端部具有呈环状结构的外导体(303)以及位于所述外导体(303)内的突出的内导体(301);所述内导体(30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触点(40),所述外导体(303)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通信天线(1000),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触点(40)与所述内导体(301)电连接时,所述第一谐振部(102)与所述弯折段(101)共同形成了用于在第一频段产生谐振的第一谐振路径;第二谐振部(103)与所述弯折段(101)共同形成了用于在第二频段产生谐振的第二谐振路径;当所述第二触点(50)与所述外导体(303)电连接时,所述第三谐振部(104)形成了用于在第三频段产生谐振的第三谐振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通信天线(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部(102)、所述第二谐振部(103)与所述第三谐振部(104)共同形成了用于在第四频段产生谐振的第四谐振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支持多频段的通信天线(10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体(303)的周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卡槽(304),所述内导体(301)开设有第一卡槽(302);所述FPC板(100)位于所述第一端(1011)的端部用于可伸入所述第一卡槽(302)与所述第二卡槽(304)中,且所述第一触点(40)与所述第一卡槽(302)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0)与所述第二卡槽(304)的内壁贴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鸿洛通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鸿洛通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71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