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7026.1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3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田艳荣;刘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4 | 分类号: | F24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热源 供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的日益重视,逐渐开始要求建筑物需采用更加清洁、高效的采暖技术,在这种需求下诞生了一种多热源式供热技术,其以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为热源主来源,在必要时借助其他加热装置(例如电热管)来进行热能补充,尽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物对热量的需求。
现有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室内散热器及电热组件构成的封闭式有压循环系统,其中储热水箱必须承受较高的压力,以保证室内散热器具有充足的散热效率,进而满足建筑物对热量的需求。然而,也正是因为储热水箱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导致其存在不安全性的风险,所以如何降低储热水箱的不安全风险是人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其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多热源式供热系统内的储热水箱的不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换向组件、热泵机组和室内散热器。所述储热水箱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保温箱和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内的换热盘管;所述保温箱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相连,而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换向组件相连,所述换向组件还同时与所述热泵机组和室内散热器相连。其中,当所述换向组件将所述储热水箱与所述室内散热器直接连通时,所述室内散热器的热能来源于所述储热水箱;当所述换向组件将所述储热水箱、热泵机组和室内散热器依次连通时,所述室内散热器的热能来源于所述热泵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对其所用的储热水箱进行了优化改进,使得储热水箱能够通过其保温箱和换热盘管分别接收来源于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导热介质和来源于换向组件内的导热介质,用以将不同来源的导热介质进行有效隔离,进而避免储热水箱承压过大这一问题,最终有效地降低该多热源式供热系统内的储热水箱的不安全风险。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的热泵机组能够将低品位的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的热能,其特点是以花费少量的电能得到几倍于电能的热量,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低温热源(即储热水箱),易于该多热源式供热系统配备功率更低的太阳能集热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物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能够以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为热源主来源,在必要时借助热泵机组来进行热能补充,尽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物对热量的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热源式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热源式供热系统100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储热水箱5、换向组件(包括部件81和部件82)、热泵机组9和室内散热器10。该太阳能集热器1俗称为太阳能电池板,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外,而储热水箱5、换向组件、热泵机组9和室内散热器10通常被设置在建筑物内。为了提高产热效率和安全系数,该太阳能集热器最好包括排气阀2。储热水箱5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保温箱51和设置在保温箱51内的换热盘管52。该保温箱51优选由带有保温芯层的板材构造,该板材例如由两层不锈钢层和层叠式设于两层不锈钢层的泡沫层构造。该保温箱51的进口和出口均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连,使得储热水箱5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能集热器1产生的热能,以将热能暂存在储热水箱5内。同时,换热盘管52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换向组件相连,其中该换向组件还同时与热泵机组9和室内散热器10相连。优选地,该室内散热器10包括地热辐射式散热器(俗称地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7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片夹持平移机构
- 下一篇:一种板状散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