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尿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3164.2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奕;何力;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翔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魏骞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气管 弹性带 固定带 尿管 导尿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导尿管本体 膀胱 导尿口 粘条 活动自由度 导尿程序 矩形开口 顺延 穿出 穿入 绕过 大腿 穿插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尿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固定带、导尿管本体,所述导尿管本体呈Y型,包括尿管、引流管、气管,所述尿管的一端设有导尿口,所述导尿口插入膀胱,膀胱外侧的尿管沿大腿内侧顺延,由多个所述第二弹性带上的卡扣进行固定,尿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引流管和气管,并与所述引流管和气管相连通,引流管和气管由第一弹性带和固定带固定,所述引流管和气管上下穿插于所述矩形开口和活动粘条之间,所述引流管和气管从固定带一端的底侧穿入,绕过活动粘条的上面,再从固定带另一端的底侧穿出。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病人的活动自由度,而且安全性高、效率高,节约不必要的导尿程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尿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上,导尿的定义为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时才拔掉或定期更换新管子。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
引流物本身是异物,在体内放置时间过长,有在引流物周围发生感染的可能。因此,创腔放置的引流纱布每天应当更换,局部严格消毒。体内放置的引流管因不易更换,一般根据治疗需要保留数天不等。
目前,一般医院里的病人做完手术后也就是直接把导尿管或引流管绑在床旁边,病人不易移动,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之处;而不对病人进行导尿管固定的时,由于病人感觉不适或者睡觉时不注意,极容易将留置的导尿管拔掉或者引发其不利于健康导尿护理情况的发生。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将导尿管进行合理的相对固定,且能够大大提高病人活动自由度,而也减少因为病人不注意而发生影响正常的导尿护理情况发生导尿管固定装置,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尿管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活动自由度,而且安全性高、效率高,节约不必要的导尿程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尿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固定带、导尿管本体,所述导尿管本体呈Y型,包括尿管、引流管、气管,所述尿管的一端设有导尿口,所述导尿口插入膀胱,膀胱外侧的尿管沿大腿内侧顺延,由多个所述第二弹性带固定,尿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引流管和气管,并与所述引流管和气管相连通,引流管和气管由第一弹性带和固定带固定,其中,
每个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设有尼龙粘扣,中间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弹性带环绕大腿粘贴固定,卡扣朝向大腿外侧,尿管穿过所述卡扣;
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设有尼龙粘扣,所述第一弹性带环绕大腿粘贴固定,所述固定带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带上,所述固定带为矩形状,中心设有矩形开口和矩形状活动粘条,所述矩形开口和活动粘条垂直设置,所述活动粘条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带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粘条的自由端设有粘胶层,位于活动粘条固定端的固定带上设有与活动粘条自由端的粘胶层相对应的粘胶层,所述引流管和气管上下穿插于所述矩形开口和活动粘条之间,所述引流管和气管从固定带一端的底侧穿入,绕过活动粘条的上面,再从固定带另一端的底侧穿出。
进一步,所述卡扣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带上,另一端设有放入尿管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卡扣中设有多条防滑胶条。
进一步,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设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上贴有撕条,撕开撕条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带上。
进一步,靠近所述导尿口一端的尿管上设有气囊。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和气管沿矩形开口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导尿管固定在病人大腿上,增加了病人活动的自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翔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翔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3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