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0092.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瑞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生物 转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包括生物盘本体(1)和生物盘转动杆(5),生物盘本体(1)为环形盘体,生物盘本体(1)套接于生物盘转动杆(5),所述生物盘本体(1)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挂膜区(2),相邻的两个挂膜区(2)之间设置有供氧加气管(3);所述生物盘本体(1)内设置有加氧腔体(4),供氧加气管(3)与加氧腔体(4)联通;所述生物盘转动杆(5)为空心管,生物盘转动杆(5)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孔(51),生物盘本体(1)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环形通槽(52),连通孔(51)与环形通槽(52)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供氧加气管(3)包括连接段(31)和供气段(3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转盘工艺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是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的人工强化,这种处理法使细菌和菌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在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而在生物膜生成过程中,菌类和细菌需要大量的氧气以生长繁育。现有技术中的生物盘体采样部分浸于污水内、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在生物转盘转动时,通过盘面将空气内的氧气带入污水中,以供菌类和细菌繁殖。这样的方式使得污水中的溶氧量较低,菌类和细菌繁殖较慢,影响了污水处理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生物盘体采样部分浸于污水内、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在生物转盘转动时,通过盘面将空气内的氧气带入污水中,以供菌类和细菌繁殖。这样的方式使得污水中的溶氧量较低,菌类和细菌繁殖较慢,影响了污水处理的速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包括生物盘本体和生物盘转动杆,生物盘本体为环形盘体,生物盘本体套接于生物盘转动杆,所述生物盘本体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挂膜区,相邻的两个挂膜区之间设置有供氧加气管;所述生物盘本体内设置有加氧腔体,供氧加气管与加氧腔体联通;所述生物盘转动杆为空心管,生物盘转动杆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孔,生物盘本体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环形通槽,连通孔与环形通槽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供氧加气管包括连接段和供气段,连接段垂直穿过生物盘本体的侧表面并且与加氧腔体联通,供气段平行于生物盘本体的两侧表面设置;所述供气段上靠近挂膜区的侧部设置有若干供气孔,供气孔的开口朝向挂膜区。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相邻的两个挂膜区之间设置了供氧加气管,通过供氧加气管的供气孔向挂膜区供氧,以使得挂膜区的细菌和菌类有足够的氧气繁育。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生物盘转动杆的连通孔向加氧腔体内供氧,氧气通过供氧加气管的连接段传递至供气段,供气段上的供气孔向向挂膜区供氧。
优化的,上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所述挂膜区上设置有若干弧形的凹槽和弧形的凸起,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设置一个凹槽。
优化的,上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为经过打磨处理的粗糙表面,凹槽的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
优化的,上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所述凸起的表面为经过打磨处理的粗糙表面,凸起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
挂膜区的表面设置为由凹槽和凸起间隔设置构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利于生物膜挂膜。并且这样的设置增加了挂膜区表面的表面积,使得挂膜区的能够容纳的生物膜的体积增加,进而使得生物膜内的细菌和菌类的数量增加,这样能够加快细菌和菌类处理污水的速度。
经过打磨的凹槽和凸起能够使得生物膜在挂膜区上挂膜更加牢固,防止转盘在转动过程中生物膜过早脱落影响污水处理速度。
优化的,上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转盘,所述供气段上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沿供气段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瑞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瑞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0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撞护栏模板结构以及防撞护栏浇筑系统
- 下一篇:变压器智能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