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盖笔套蜂鸣警告的钢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9245.5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1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B43K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套 控制模块 导电环 导电条 蜂鸣器 蜂鸣 钢笔 警告 电池 电连接 钢笔套 笔身 连通 正极 本实用新型 向下延伸 直接通电 笔尖 笔套盖 钢笔尖 正负极 内壁 下端 断开 小学生 伸出 休息 学生 | ||
一种不盖笔套蜂鸣警告的钢笔,涉及一种钢笔。学生在写字时经常会出现丢失钢笔套,另外也经常写完字后没把钢笔套盖上,导致长时间后出现钢笔尖出现堵墨现象。本实用新型包括笔身、笔套,笔套中设有电池、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蜂鸣器,控制模块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控制模块和电池的正极各伸出一根导电条分别沿笔套的内壁向下延伸到笔套的下端,笔身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周向的导电环,控制模块在导电条与导电环未连通的情况下直接通电使蜂鸣器产生蜂鸣警告;控制模块在导电条与导电环连通的情况下内部断开与蜂鸣器的电连接。本技方案可防止笔套丢失,在长时间写字后,发出的警告不但促使小学生把笔套盖住笔尖,而且有休息提醒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笔,尤其是一种不盖笔套蜂鸣警告的钢笔。
背景技术
小学生在写字时经常会出现丢失钢笔套,另外也经常写完字后没把钢笔套盖上,在笔套和笔身分离,且钢笔套没有套盖住笔尖的状态下,长时间后出现钢笔尖出现堵墨现象。而小学生处理堵墨这种情况比较困难,会出现错误的处理方式,导致损坏钢笔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家长和老师来说比较头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不盖笔套蜂鸣警告的钢笔,以防止笔套的丢失或钢笔堵墨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盖笔套蜂鸣警告的钢笔,包括笔身、笔套,所述的笔套中设有电池、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蜂鸣器,所述的控制模块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控制模块和电池的正极各伸出一根导电条分别沿笔套的内壁向下延伸到笔套的下端,所述的笔身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周向的导电环,控制模块在两导电条与导电环未连通的情况下直接通电使蜂鸣器产生蜂鸣警告;控制模块在两导电条与导电环连通的情况下内部断开与蜂鸣器的电连接。在小学生写字时,从钢笔上拔下笔套后,就会出现蜂鸣警告,促使小学生赶紧把笔套盖上或套在笔身的尾部,防止丢失,通过设定定时时间,在长时间写字后,发出的警告不但促使小学生把笔套盖住笔尖,而且有休息提醒作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导电条嵌于笔套内壁,所述的笔套为绝缘塑料外壳。通过绝缘塑料可方便的时间内嵌导电条的批量生产,生产速度快,成本低,绝缘性好。
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非门控制蜂鸣器的连通与断开。通过应用成熟简单的逻辑控制,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稳定性。
有益效果:可有效防止笔套丢失,同时也便于防止在笔套和笔身分离,且钢笔套没有套盖住笔尖的状态下,长时间后出现钢笔尖出现堵墨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笔身;2-笔套;3-导电环;4-导电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不盖笔套蜂鸣警告的钢笔,包括笔身1、笔套2,笔套2中设有电池、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蜂鸣器,控制模块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控制模块和电池的正极各伸出一根导电条4分别沿笔套2的内壁向下延伸到笔套2的下端,笔身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周向的导电环3,控制模块在导电条4与导电环3未连通的情况下直接通电使蜂鸣器产生蜂鸣警告;控制模块在导电条4与导电环3连通的情况下内部断开与蜂鸣器的电连接。
为了便于生产和或者较好的绝缘性,导电条4嵌于笔套2内壁,笔套2为绝缘塑料外壳。通过绝缘塑料可方便的时间内嵌导电条4的批量生产,生产速度快,成本低,绝缘性好。
为了降低成本,控制模块通过非门控制蜂鸣器的连通与断开。通过应用成熟简单的逻辑控制,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9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