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古连体墙头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3135.8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聚星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 | 分类号: | E04D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魏彦 |
地址: | 10230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古 连体 墙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连体墙头帽,涉及仿古建筑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板瓦部、多个筒瓦部和连接部,板瓦部、筒瓦部和连接部形成与墙头相配合的底部中空结构,板瓦部的截面为弧形凹槽,筒瓦部的截面为弧形拱面,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板瓦部和至少一个筒瓦部交替连接,该仿古连体墙头帽将板瓦和筒瓦结合在一起,用连接部连接以使板瓦和筒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墙头顶部的搭接,避免了传统板瓦和筒瓦瓦片丢失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人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古连体墙头帽。
背景技术
古建筑所用的瓦片是由板瓦、筒瓦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搭接而成,传统工艺是先将板瓦凹面向上一块一块按照房屋顶部的破面斜度紧密排列好后,再将筒瓦凹面向下一块一块依次搭接再相邻的两块的板瓦向上的凹面所形成的凹槽内,在搭接房屋瓦片时一片一片搭接工序繁多,而且效率低,每一块板瓦或每一块筒瓦或相邻的板瓦和筒瓦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在遭遇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时,防水性不好,且搭接好的瓦片易被风等带走,造成残缺,且传统制造的板瓦和筒瓦均为黏土烧制,制作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黏土烧制的板瓦和筒瓦强度不高,易产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连体墙头帽,该仿古连体墙头帽将板瓦和筒瓦结合在一起,用连接部连接以使板瓦和筒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墙头顶部的搭接,提高了整体的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人安装效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古连体墙头帽,包括多个板瓦部、多个筒瓦部和连接部;
所述板瓦部、所述筒瓦部和所述连接部形成与墙头相配合的底部中空结构;
所述板瓦部的截面为弧形凹槽;
所述筒瓦部的截面为弧形拱面;
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板瓦部和至少一个所述筒瓦部交替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沿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所述板瓦部与所述筒瓦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瓦楞。
在该技术方案中,板瓦部与所述筒瓦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瓦楞,板瓦部和筒瓦部具有一定的斜度,雨水沿板瓦部和筒瓦部流下,瓦楞至少一条瓦楞的设置使雨水在流下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减缓雨水流下的速度,使雨水在离开仿古连体墙头帽的时候速度最小,减小对地面的冲击,瓦楞的设置,使仿古连体墙头帽的外观呈现出多块传统板瓦和筒瓦相搭接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板瓦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设置有滴水,所述筒瓦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设置有勾头。
在该技术方案中,板瓦部远离连接部一端设置有滴水,筒瓦部远离连接部一端设置有勾头,滴水和勾头改变雨水流下的角度,避免雨水沿板瓦部和筒瓦部的斜度流出时沿水平方向飘洒过远造成行人避之不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两侧的所述筒瓦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设置于连接部两侧的筒瓦部,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仿古连体墙头帽的整体强度,避免了传统板瓦和筒瓦瓦片丢失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板瓦部的宽度小于等于与所述筒瓦部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板瓦部的宽度小于等于与筒瓦部的宽度,当板瓦部和筒瓦部的宽度相等时,使仿古连体墙头帽的外观呈现出多块传统板瓦和筒瓦相搭接的效果,外观更整齐简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板瓦部、所述筒瓦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制造或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聚星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聚星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3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液体导流槽塞拉门的门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