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胃镜下治疗的口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0867.1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敏;王晓臣;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圈 双孔 孔部 本实用新型 卡合机构 胃镜 绑带 开口 卡扣连接件 气管插管 胃镜诊疗 压舌板 卡槽 治疗 医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胃镜下治疗的口圈,包括绑带和含有卡合机构的双孔口圈,绑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孔口圈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孔口圈的底部设有延长的压舌板,所述双孔口圈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第一孔部与第二孔部相连;所述第一孔部处的双孔口圈上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扣连接件的卡条和卡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卡合机构的双孔口圈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在气管插管下进行胃镜诊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胃镜下治疗的口圈。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在内镜下治疗项目的开展越来越成熟,诊疗量成倍增长,进而对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胃镜诊疗中使用的一次性口圈通常是由单孔口圈和绑带组成,此种口圈的结构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内镜下治疗短、频、快的要求,并且在内镜下治疗的同时常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单孔口圈是一种全封闭的结构,此种结构影响插管操作,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只能先对患者进行麻醉插管操作然后再带上口圈,而此时带口圈病人因处于非清醒状态大多不能配合,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的胃镜诊疗操作容易对病人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单孔口圈结构不适用气管插管下胃镜诊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在气管插管下进行胃镜诊疗的口圈。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胃镜下治疗的口圈,包括绑带和含有卡合机构的双孔口圈,绑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孔口圈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孔口圈的底部设有延长的压舌板。
进一步地,所述双孔口圈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第一孔部与第二孔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部处的双孔口圈上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扣连接件的卡条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为松紧带。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上设有第二卡扣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双孔口圈的长度范围为4~8cm,双孔口圈的宽度范围为2~5cm。
进一步地,所述压舌板的长度范围为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卡合结构的双孔口圈能够方便已经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同时进行胃镜诊疗,使得医护人员能够顺利地进行诊疗操作,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松紧绑带上的卡扣设计能够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脱戴口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去掉绑带的后视图。
图3为第一卡扣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绑带,2.双孔口圈,2-1第一孔部,2-2第二孔部, 3.压舌板,4.穿带孔,5.第一卡扣连接件,5-1.卡条,5-2.卡槽,6.第二卡扣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胃镜下治疗的口圈,包括绑带1和含有卡合机构的双孔口圈2,绑带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孔口圈2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孔口圈2的底部设有延长的压舌板3。卡合结构的双孔口圈2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需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进行胃镜观察。
双孔口圈2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带孔4,绑带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的穿带孔4与双孔口圈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人民医院,未经江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0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可视喉镜插管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胃镜显示器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