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1981.2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森;张贤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森;张贤开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27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以木槺、刨花等作为燃料的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质蒸汽发生器或者锅炉存在以下问题:炉桥在燃烧室底部,细小的燃料不完全燃烧甚至不燃烧就掉落贮灰室,浪费燃料;燃烧过程又常被炉渣堵塞,进气不足,导致工况恶化。现有的清垢方式一般采用化学除垢,严重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高效热转化,且易于清垢的蒸汽发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炉体、炉胆及封头,封头包括外封头与内封头,外封头通过法兰可拆卸地安装于炉体上,内封头通过法兰可拆卸地安装于炉胆上,炉胆内部架设有若干水管,每根水管的上下管口成一定角度斜穿炉胆壁,水管与炉内水层互相连通,炉胆与炉体之间的空隙里,环炉胆设置有至少一圈火管,炉胆外圆周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火管封板,火管封板的周向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圈通孔,通孔孔径与火管的管径相当,火管的上下端固定安装于火管封板的通孔内,火管与炉胆内部连通,火管封板用于把水和烟气隔断;炉胆内下部空腔形成燃烧室,燃烧室底部设置有耐火里衬,耐火里衬上设置有切向进风口,切向进风口连通燃烧室,在炉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炉门、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封头顶部设置有蒸气出口。
进一步地,切向进风口为圆环状,圆环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外切于内圆的条形孔,多个条形孔构成切向进风口。
进一步地,切向进风口为圆环状,圆环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孔,圆形孔 呈2~4层布置于圆环上,多个圆形孔构成切向进风口。
进一步地,炉体侧壁下端还设置有鼓风机接口,与切向进风口相通。
进一步地,炉体的外壁水层最低处开设有排污口。
进一步地,火管封板与火管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炉体底部设置有一引风孔,引风孔与火管的下端连通。
进一步地,外封头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外封头的侧方设置有水位计,用于测量炉内的水量。
进一步地,外封头的侧方设置有水封安全阀接口,用于防止压力过高。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向进风口,空气从燃烧室外侧切向进入,火焰呈螺旋状上升,热交换更好;且水管的上、下管口错开一定角度布置,与呈螺旋状上升的火焰进行高效能热传递,与传统的竖直式水管布置相比,同样的空间可以增加受热面积。解决了传统蒸汽发生器细小燃料未燃烧掉入储灰室内,堵塞储灰室,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水管受热不好的问题。炉体与封头及炉胆与封头均采用法兰连接,可方便拆装,易于清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水管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火管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切向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炉体1、炉胆2及封头3,封头3包括外封头3-1与内封头3-2,外封头3-1通过法兰可拆卸地安装于炉体1上,内封头3-2通过法兰可拆卸地安装于炉胆2上。炉体1的外壁水层最低处开设有排污口5,便于将炉内的污垢排出。
炉胆2内部架设有若干水管6,水管6的上下管口成一定角度斜穿炉胆壁,水管6与炉内水层互相连通,炉胆2与炉体1之间的空隙里,环炉胆2设置有 两圈火管7,炉胆外圆周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火管封板8,火管封板8的周向上对应设置有两圈通孔9,通孔9孔径与火管7的管径相当,火管7的上下端通过焊接与火管封板8的通孔9密封配合,火管7与炉胆2内部连通。火管封板与所述火管、火管封板与炉胆外圆周上下端、火管封板与炉体下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炉胆2内下部空腔形成燃烧室10,燃烧室10底部设置有耐火里衬11,耐火里衬11浇筑时放置切向进风口12的模具一起成型,切向进风口12设置于耐火里衬的一侧,切向进风口12连通燃烧室10,切向进风口12为圆环状,圆环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外切于内圆的条形孔13,所述多个条形孔13构成切向进风口12。空气从燃烧室10外侧切向进入,火焰呈螺旋状上升,热交换率高。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切于内圆的条形孔12可换为圆形孔(图中未表示),圆形孔分2~4层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森;张贤开,未经张永森;张贤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1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余热节能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水路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