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5359.0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9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梁美玉;胡成;汪颖;孔园;李杏;林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项磊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桶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基于当前市场上的簸箕和垃圾桶以及扫帚是彼此分离的状态了,使用起来不方便,且占用空间,影响美观。而且大范围清扫会增加人的往来次数,浪费时间和精力。本设计的多功能垃圾桶将垃圾桶和簸箕以及扫帚合为一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簸箕和垃圾桶合为一体,节约垃圾清扫时间的多功能垃圾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多功能垃圾桶,包括垃圾桶筒身,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垃圾桶筒身后侧的垃圾桶手柄和安装在所述垃圾桶筒身前侧的簸箕,竖直的簸箕滑动杆下端固定在所述垃圾桶筒身前侧底部,所述簸箕滑动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簸箕后侧下边通过铰链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簸箕在所述簸箕滑动杆上端翻转后盖在所述垃圾桶筒身顶部。
所述簸箕后侧滑动插接有簸箕背板,所述簸箕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在所述背板主体抽拉端的拉伸卡扣,所述拉伸卡扣与所述簸箕后侧的背板插口处卡接,所述簸箕背板在所述簸箕盖在所述垃圾桶筒身顶部时封盖住所述垃圾桶筒身的顶部开口。
所述簸箕上固定有当所述簸箕盖在所述垃圾桶筒身顶部时与所述垃圾桶筒身的侧板方向一致的侧护板。
所述垃圾桶筒身后侧顶部设有通过顶部按钮控制的弹性卡扣,所述侧护板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所述铰链上安装有让所述簸箕从所述垃圾桶筒顶部打开的扭转弹簧。
所述垃圾桶筒身前侧设有簸箕滑动槽,所述簸箕滑动杆和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簸箕滑动槽内。
所述簸箕滑动杆上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滑块和所述簸箕滑动杆下端,所述垃圾桶筒身前侧底部设有通过底部按钮控制的卡扣,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所述垃圾桶手柄后部固定有安装扫帚的扫帚固定卡扣。
所述垃圾桶筒身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簸箕和垃圾桶合为一体,清扫时可将簸箕放下,朝簸箕内扫入垃圾。清理好一片区域后即可将簸箕置于垃圾桶上,抽出簸箕背板令垃圾落入垃圾桶内,在携带此多功能垃圾桶到新的地点进行清扫。这样使用者就不必往返与垃圾桶和清扫地区,节约了时间和体力,尤其对大范围清扫十分有利。
此外通过将扫帚、簸箕和垃圾组合放置,能减少清扫用具的占用空间。垃圾桶筒身的顶部开口被簸箕背板盖住能放置异味扩散。而且使用簸箕时不会影响垃圾桶的容积。通过弹簧和卡扣卡槽结构,能让减少手对簸箕的接触,更有利于卫生。同时利用垃圾桶筒身底部的万向轮,能节约移动本多功能垃圾桶所耗费的体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翻开簸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踩下簸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中簸箕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
1.垃圾桶筒身、2.簸箕、3.簸箕滑动槽、4.簸箕滑动杆、5.扫帚、6.扫帚固定卡扣、7.底部按钮、8.顶部按钮、9.侧护板、10.簸箕背板、11.垃圾桶手柄、12.拉伸卡扣、13.背板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垃圾桶,包括垃圾桶筒身1、固定在垃圾桶筒身1后侧的垃圾桶手柄11和安装在垃圾桶筒身1前侧的簸箕2。
垃圾桶筒身1前侧设有簸箕滑动槽3,簸箕滑动杆4和滑块位于簸箕滑动槽3内。簸箕滑动杆4下端固定在垃圾桶筒身1前侧底部,滑块滑动安装在簸箕滑动杆4上。簸箕2后侧下边通过铰链与滑块相连,簸箕2在簸箕滑动杆4上端翻转后能盖在垃圾桶筒身1顶部。
簸箕2后侧滑动插接有簸箕背板10。簸箕背板10包括背板主体13和设在该背板主体13抽拉端的拉伸卡扣12。簸箕背板10从簸箕2后侧的背板插口插入后,拉伸卡扣12能与背板插口处卡接。当抓住拉伸卡扣12处拉动时能接触卡接,将簸箕背板10拉出。簸箕背板10在簸箕2盖在所述垃圾桶筒身1顶部时封盖住垃圾桶筒身1的顶部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5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漏油检测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调节阀打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