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密封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3057.X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2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云;吴林华;于志荣;郑加明;吴春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得尔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张竹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密封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密封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密封接头在电缆与设备之间起连接及夹紧密封作用,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电缆密封接头的结构连接效果达不到设备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电缆密封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密封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盖体、连接过渡腔体、限位腔体和引导腔体;所述限位盖体、连接过渡腔体、限位腔体和引导腔体内设有贯通的电缆通道;所述限位盖体包括限位盖壳体和陶瓷防磨圈层;所述连接过渡腔体一端套设于限位盖体内;另一端套设于限位腔体内;所述连接过渡腔体包括第一连接腔体和第二限位腔体;所述第一连接腔体和第二连接腔体设有贯通的电缆通道,所述第一连接腔体上由内而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连接压环和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二限位腔体上由内而外依次套设有第二连接压环、第二压接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外套设有连接螺纹;所述限位腔体包括橡胶压接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腔体包括抗老化硅橡胶密封圈和套设于抗老化硅橡胶密封圈上的限位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盖壳体为合金材质的限位盖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压接环的厚度为1-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压环的厚度:第一橡胶密封圈的厚度:第二连接压环的厚度:第二压接圈的厚度:第二橡胶密封圈的厚度=20-30:15-20:12-15:8-10:5-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老化硅橡胶密封圈的厚度为1-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配合电缆使用,各个部件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常规保护、弯折保护和密封防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盖体、连接过渡腔体、限位腔体和引导腔体相互配合,从而稳定密封接头本体和限位壳体的连接,整体装置稳定,从而保证密封连接效果。
由于引导腔体包括抗老化硅橡胶密封圈和套设于抗老化硅橡胶密封圈上的限位螺纹,能够保证连接且保证密封效果。
由于限位盖壳体为合金材质的限位盖壳体,能够避免磨损。
由于橡胶压接环的厚度为1-6mm,抗老化硅橡胶密封圈的厚度为1-5cm,能够配合其他部件完成连接。
由于第一连接压环的厚度:第一橡胶密封圈的厚度:第二连接压环的厚度:第二压接圈的厚度:第二橡胶密封圈的厚度=20-30:15-20:12-15:8-10:5-8,能够按照使用要求和成本考虑选择不同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密封接头的剖面视图。
图中:1-限位盖体,101-限位盖壳体,102-陶瓷防磨圈层,2-连接过渡腔体,201-连接螺纹,3-限位腔体,4-引导腔体,5-电缆通道,6-第一连接腔体,601-第一连接压环,602-第一橡胶密封圈,7-第二限位腔体,701-第二连接压环,702-第二压接圈,703-第二橡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2所示,电缆密封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盖体1、连接过渡腔体2、限位腔体3和引导腔体4;限位盖体1、连接过渡腔体2、限位腔体3和引导腔体4内设有贯通的电缆通道5;限位盖体1包括限位盖壳体101和陶瓷防磨圈层102;连接过渡腔体2一端套设于限位盖体1内;另一端套设于限位腔体3内;连接过渡腔体2包括第一连接腔体6和第二限位腔体7;第一连接腔体6和第二连接腔体7设有贯通的电缆通道5,第一连接腔体6上由内而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连接压环601和第一橡胶密封圈602;第二限位腔体7上由内而外依次套设有第二连接压环701、第二压接圈702和第二橡胶密封圈703;第一橡胶密封圈602和第二橡胶密封圈703外套设有连接螺纹201;限位腔体3包括橡胶压接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得尔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得尔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3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