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2414.0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1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正;杜佐龙;韩寿松;王彩明;秦昌勇;王宗元;张玲;吴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防护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电梯是每栋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刷新,建筑单体的电梯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面积空洞区域,电梯井施工过程中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防护方式为搭设脚手架,这种防护方式稳定性不足,存在安全隐患,且必须逐层搭设,十分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可以解决传统的电梯井防护存在安全隐患且搭设繁琐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架设于电梯井内壁的凹槽内,所述防护平台包括:
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
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端部的旋转支腿,所述旋转支腿的一端置于所述凹槽内,另一端固设有一加重块且所述加重块限位于所述支撑梁之上从而使得所述防护平台架设于所述凹槽,通过所述加重块实现所述旋转支腿自动回复到水平状态;以及
置于所述支撑梁之上的平台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旋转支腿上加设加重块,使旋转支腿在凹槽处由于加重块的重量自动回复到水平状态,从而使所述防护平台自动架设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支腿置于所述凹槽内的一端顶部连接有一滑轮。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底部固设有限位底板、端部顶部固设有限位顶板,通过所述限位顶板和限位底板限位所述旋转支腿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部固设有吊耳,通过所述吊耳吊装并提升所述防护平台。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台板上对应所述吊耳处开设有限位孔,通过所述限位孔卡设于所述吊耳从而限位所述平台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吊装该防护平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该防护平台架设于电梯井内壁的凹槽内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支撑梁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支撑梁的俯视图。
图5(a)为图4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b)为图4中B-B面的剖视图。
图5(c)为图4中C-C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旋转支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旋转支腿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平台板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支撑梁的另一种架设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中支撑梁的另一种架设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该防护平台架设于电梯井内壁的凹槽内,在吊装提升该防护平台时自动架设于凹槽内,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搭设便利、使用便捷、可拆卸周转等特点,解决了传统的电梯井防护存在安全隐患且搭设繁琐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防护平台架设于电梯井内壁10的凹槽11内,凹槽11的顶面为斜坡面。该防护平台包括:至少两个互相平行的支撑梁20、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梁20端部的旋转支腿30以及置于支撑梁20之上的平台板40。通过旋转支腿30置于凹槽11内而使得支撑梁20架设于电梯井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2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