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塑身衣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8384.6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2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许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静 |
主分类号: | A41C1/02 | 分类号: | A41C1/02;A41C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塑身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衣领域,公开了一种分体塑身衣,包括上衣(1)、短裤(2),上衣(1)和短裤(2)为分体式,上衣(1)包括第一上衣(11)、第二上衣(12),第一上衣(11)、第二上衣(12)为一体式,第一上衣(11)包括托胸部(111)、第一腰部面层(112)、肩带(113)、第二腰部面层(114)。上衣(1)为弹性贴肤面料制成的上衣,托胸部(111)与其对应侧的肩带(113)为一体,第二腰部面层(114)为咖啡因面料制成的第二腰部面层,第一腰部面层(112)覆盖于第二腰部面层(114)。原本穿脱不便的塑身衣,通过分体设计解决了问题,且使用者穿着时,上衣(1)部分覆盖短裤(2),是塑性效果不受塑身衣分体的影响且穿着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塑身衣。
背景技术
利用塑身衣瘦身塑性已经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女性形体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传统塑身衣多为连身式,穿着连身型塑身衣时,一旦需要如厕,就需要脱卸整件塑身衣如厕后再穿上,在公共厕所时尤其不便,由于塑身衣高弹、贴身的特性,如厕过程耗费时间长,穿脱过程繁琐,使很多女性不愿意穿着塑身衣,目前也出现了利用纽扣、拉链的开合进行如厕的塑身衣,但是由于纽扣、拉链的体积,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市场上也存在分体塑身衣,但是塑性效果明显差于连体塑身衣,因此急需一种塑形效果好、使用方便、穿着舒适的分体塑身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穿脱过程复杂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分体塑身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分体塑身衣,包括上衣、短裤,上衣和短裤为分体式,上衣包括第一上衣、第二上衣,第一上衣、第二上衣为一体式,第一上衣包括托胸部、第一腰部面层、肩带、第二腰部面层;上衣为弹性贴肤面料制成的上衣,托胸部与其对应侧的肩带为一体,相邻的肩带在第一上衣前面形成了弧形胸口,相邻的肩带在第一上衣后面形成了弧形背口,第二腰部面层为咖啡因面料制成的第二腰部面层,第一腰部面层覆盖于第二腰部面层。塑身衣运用3D立体无痕一片式分割裁剪工艺,让穿着更舒适、贴肤、隐形。第一上衣和托胸部对胸部两侧双层定位加压,高弹贴肤面料的肩带和前领口采用宽肩托胸设计,减缓肩部压力,聚拢胸部,让胸部更紧实富有弹性,胸侧两边双层定位加压对脂肪推移至胸部,起到丰满稳固效果,进一步达到性感美体的目的。U型后领口能舒缓脊柱压力,起到隐形、美背的作用。一片式立体裁剪,脂肪定位设计,使上衣贴合身体,将脂肪定位推移,修复形体曲线。腹部双层加压设计,结合咖啡因燃脂面料里料,对下扒位脂肪和腹部橘皮和脂肪组织进行燃烧重组,推移胸部,起到固定胸围、聚拢胸部作用。
作为优选,短裤为弹性贴肤面料制成的短裤,短裤包括裤腿、裤裆面层、腹部面层,防滑丈筋固定于短裤腰口处,腹部面层设有双层,腹部面层是两层都由弹性贴肤面料制成的腹部面层,两层腹部面层之间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火山能量石,裤裆面层为液化钛面料制成的裤裆面层,裤裆面层固定在短裤上并处在人体阴部处。短裤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提臀设计,腹部里层人体腹部双层加压,依托人体工学结构以及人体所能承受的力度科学定点,隐形提臀设计, 让臀部更加紧翘不下垂,穿着更舒适,且有隐形功效。防滑丈筋厚度为2.8毫米,起到不易滑脱、紧而不勒的效果。腹部采用双层加压设计,结合火山能量石有效的管理脂肪,让多余脂肪归位,紧致腹部肌肤,促进血液循环,活化体内细胞,改善身体机能。裤裆里料采用中国台湾高科技液化钛面料,具有杀菌、除菌、抗静电作用。
作为优选,第二上衣用于覆盖人体臀部并覆盖于短裤,裤腿长度为L,L为 8~15厘米。2分裤腿长设计,将大腿两边赘肉脂肪推至于臀部,让臀部更加紧翘,腿口处无痕分割裁剪工艺,贴肤隐形,外穿舒适打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静,未经许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8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