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道气余热回收及脱硫的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7777.5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7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海昊华高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7 | 分类号: | B01D53/77;B01D53/76;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0 | 代理人: | 王珂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道 余热 回收 脱硫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烟道气余热回收及脱硫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产业已经被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项目,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气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排放的废气约占大气污染的75%以上,重工业地区甚至占到87%以上。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硫化物。废气的排放一般都伴随着热量的浪费。废气携带的热量被称为余热,余热是指受技术因素的限制,工业生产企业中的耗能装置未被合理利用的热量,主要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而能回收利用的余热并不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道气余热回收及脱硫的一体化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余热回收及脱硫装置分开处理设备复杂、占用空间大、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烟道气余热回收及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上设置有冷空气进口、进烟口、热空气出口和出烟口,空气预热器的出烟口连接有余热回收器,空气预热器的热空气出口连接烟囱,所述余热回收器通过风机连接有脱硫设备,所述脱硫设备连接有排烟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预热器为热管式空气预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预热器为螺纹管式空气预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器为热管余热回收器。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器为列管式余热回收器。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设备为双碱法脱硫塔。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设备为氨法脱硫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备简单、占用空间小且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烟道气余热回收及脱硫的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烟道气余热回收及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1,所述空气预热器1上设置有冷空气进口11、进烟口12、热空气出口13和出烟口14,空气预热器1的出烟口14连接有余热回收器2,空气预热器1的热空气出口13连接烟囱6,所述余热回收器2通过风机3连接有脱硫设备4,所述脱硫设备4连接有排烟设备5。
所述空气预热器1为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1为螺纹管式空气预热器。
所述余热回收器2为热管余热回收器。所述余热回收器2为列管式余热回收器。
所述脱硫设备4为双碱法脱硫塔。所述脱硫设备4为氨法脱硫塔。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使用时,空气通过冷空气进口11进入空气预热器1进行加热,焦炉7的烟气通过进烟口12进入空气预热器1,并通过空气预热器1的出烟口14进入余热回收器2,被加热的冷空气通过热空气出口13进入烟囱6,进入余热回收器2的烟气被回收利用后通过风机3进入脱硫设备4,脱硫完成后通过排烟设备5排入大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海昊华高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乌海昊华高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7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压片机
- 下一篇:一种采用高分子管材为载体的混合3D打印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