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挂石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6531.6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花锦晟;翟焕;王源辉;孙芹;孙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欧式建筑外挂石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干挂石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多采用外挂石材,包括多高层住宅立面、多层框架商业立面、大型酒店立面、主题型娱乐用房,都会外包各种风格的立面,以达到主题鲜明的效果。
目前,行业中常见的干挂石材的结构多如公开号为CN 204343510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石材干挂节点类似,它包括铝合金横梁,铝合金横梁的外侧连接铝合金转接件,在铝合金转接件上设置挂钩,用来限位石材。
这种将石材直接挂设在墙壁表面的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石材凸出墙壁表面,在后期施工时,工作人员易踩在石材上,将石材作为借力点。此时石材受到除自身重力外更大的外力作用,仅凭挂钩难以承受,易造成石材松动脱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挂石材结构,能够降低石材与墙体之间发生松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干挂石材结构,包括墙体、设置于墙体上的外挂石材,所述墙体与外挂石材之间设有挑板,所述挑板自墙体引出至覆盖于外挂石材背离地面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一般造成外挂石材松动的外力多来自于外挂石材的上方,故在外挂石材背离地面一侧覆盖挑板后,原先作用于外挂石材上的力现作用于挑板上,而挑板由于与墙体相连,故挑板上的力能够被传递至墙体上,使挑板能够起到承重作用,减小直接作用在外挂石材上的力,使石材不易松动脱落。
进一步设置:所诉挑板包括埋入墙体内的限位部、垂直于限位部背离地面一端引出的承力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用于增大挑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面积,使挑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可靠;承力部则遮蔽于外挂石材上方,起到保护外挂石材的作用,匀去部分外力,降低外挂石材松动脱落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承力部包括埋设于墙体内且靠近墙体面向室内外两侧分布的第一承力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力筋起到主要连接作用,当第一承力筋埋入墙体后,传递到第一承力筋上的力能够在墙体两侧对称分布,使得墙体上各处受力近乎相等,不易造成局部受力不均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承力筋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分布筋,所述分布筋垂直于承力筋设置,且相邻分布筋之间的间隔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布筋用于提高第一承力筋的自身强度,能够将第一承力筋上所受的外力均匀传递至墙体各处。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承力筋靠近地面的一端延伸入楼层底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承力筋受到外力时,能够将外力沿着第一承力筋传递至楼层底板处,使整体建筑结构更稳固。
进一步设置:所述分布筋中竖直高度最低的一组位于楼层底板背离地面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分布筋延伸至楼层底板内,则易影响到楼层底板的施工过程,钢筋数量变多后,楼层底板的浇筑过程操作复杂。
进一步设置:所述承力部包括与限位部的第一承力筋垂直相连的第二承力筋、包覆于第二承力筋外的砼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承力筋用于提高承力部的自身强度,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易造成局部受力产生裂痕或折断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承力筋位于砼层背离地面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第二承力筋设置于砼层靠近地面一侧,则砼层背离地面一侧作为主要受力面,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后表面裂开。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承力筋靠近第一承力筋的一端与第一承力筋采用焊接结构固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承力筋与第一承力筋之间的连接关系可靠,不易在受力过程中断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承力筋背离第一承力筋的一端向地面方向垂直弯折,所述第二承力筋面向地面一侧阵列有若干分布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布筋用于将作用在第二承力筋上的力传导至砼层各处,再由砼层将外力传导至墙体处,减小局部受力导致的建筑结构受力不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在需要借力时,提供给工人着力点。挑板与外挂石材相结合的处理,不仅提高了建筑与石材的整体性,还大大增加了防水效果,同时增加了结构安全性,减少高空坠落事故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干挂石材结构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6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人脸识别安防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老年人安全监控预警及救援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