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5396.3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5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伟;胡玲;孙运;陈丹超;马中春;陈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09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3150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有 产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卵收集装置,具体为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
背景技术
稀有鮈鲫成体全长38-85mm,饲养方便,早在199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以将它作为新的实验动物为目的,先后对其分布区与生活习性、形态与分类地位、繁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长、摄食、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核型与同工酶、饲养方法、繁殖技术、麻醉方法、近交系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稀有鮈鲫属于连续产卵类型的鱼类,同一尾鱼每隔4天左右产卵一次,每次数百粒卵,短期内可获得同一亲本的大量后代。然而稀有鮈鲫在产卵过程中主要在水体表面进行,鱼卵容易甩出水面,沉入水底的鱼卵一方面容易被种鱼吞食,另一方面容易和鱼缸中的饲料、粪便杂糅在一起,实验人员想要得到鱼卵必须经过大量的筛选,工作量非常大且效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该稀有鮈鲫产卵箱具有集卵方便、得卵纯净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包括用于容纳稀有鮈鲫的缸体以及用于收集稀有鮈鲫鱼卵的鱼卵收集装置,所述鱼卵收集装置固定于缸体容腔内部;
所述鱼卵收集装置包括供稀有鮈鲫产卵且一端开口的产卵室以及与产卵室适配的罩体,所述产卵室周壁设有贯通其内外表面的通孔。
其中,当稀有鮈鲫处于产卵期时,打开罩体,使得稀有鮈鲫进入产卵室,稀有鮈鲫在产卵后,鱼卵停留在产卵室中,饲料、粪便等由通孔落入鱼缸中,因此,实验人员不需从鱼缸中再次取卵,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作为优选,所述产卵室设有供稀有鮈鲫产卵的产卵床,所述产卵床为软质的网状结构。软质的网状结构可以避免稀有鮈鲫产卵时受到擦伤,网状结构也便于饲料或者粪便落下至产卵室最下端,直至进入鱼缸;部分鱼卵由网孔进入产卵室最下端时,不会由通孔落至鱼缸,进而提高得卵率。
作为优选,所述产卵床的网孔直径处于3~5mm之间。网孔直径位于3~5mm之间均可,优选为4mm,4mm的网孔可供饲料、粪便以及鱼卵的落下,落下的鱼卵可进一步被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产卵室设有防止稀有鮈鲫鱼卵甩出鱼卵收集装置的软质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位于产卵床上方且与产卵室侧壁相固定。稀有鮈鲫在甩卵过程中,软质防护网可防止稀有鮈鲫身体与罩体剧烈摩擦而擦伤。
作为优选,所述软质防护网的孔径处于1.0~1.5mm之间。软质防护网的孔径处于1.0~1.5mm之间,优选采用1.3mm,1.3mm的孔径可避免稀有鮈鲫在甩卵过程中,将鱼卵甩出鱼缸。并且,为了防止部分直径较小的鱼卵甩向外部,造成浪费,在稀有鮈鲫产卵时,可将罩体盖上,即可将稀有鮈鲫所排放的鱼卵完全收集起来。
作为优选,产卵室下方设有用于收集鱼卵且将鱼卵与粪便筛分开的鱼卵收集网,鱼卵收集网位于产卵床的下方。鱼卵、饲料及鱼类粪便均可通过产卵床上的网孔,且鱼卵不能通过鱼卵收集网上的网孔,饲料及鱼类粪便均可通过鱼卵收集网上的网孔,从而使得鱼卵均聚集在鱼卵收集网,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鱼卵收集网网孔直径处于1.0~1.5mm之间。鱼卵收集网网孔直径优选为1.3mm,1.3mm的孔径刚好可供鱼类粪便及饲料落下,鱼卵却不能通过,从而实现对鱼卵的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与产卵室侧壁连接处设有多个便于稀有鮈鲫产卵后游出的缺口。缺口的设置可便于稀有鮈鲫产卵后,游出鱼卵收集装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将鱼卵收集装置固定于缸体内部的固定块,所述鱼卵收集装置位于缸体上端面和下端面所在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0~1.5mm。通孔的直径为1.0~1.5mm可便于饲料或者粪便落入鱼缸中,而鱼卵则不会从该通孔中落下,即停留在鱼卵收集装置中,便于实验人员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稀有鮈鲫处于产卵期时,打开罩体,使得稀有鮈鲫进入产卵室,稀有鮈鲫在产卵后,鱼卵停留在产卵室中,饲料、粪便等由通孔落入鱼缸中,因此,实验人员不需从鱼缸中再次取卵,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的结构示意图(无罩体);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稀有鮈鲫产卵箱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5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