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替换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0846.X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6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陈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3/04;F21V7/04;F21V7/22;F21V17/1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叶碎银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替换灯结构。
背景技术
替换灯是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发光元件的新型照明灯具,其具有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可用于替代传统的荧光灯管。现有技术的替换灯有的不便于拆装,有的只有小部分结构可以实现拆装,导致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包装出货、运输成本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替换灯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替换灯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替换灯结构,包括安装有发光元件或光源板的底板、灯罩、设置在底板四周以限定出四个侧壁面的侧壁组,侧壁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反光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侧板,各反光板分别与相邻的侧板呈可拆卸式相连接,各反光板和各侧板分别通过转动设置的压片与底板卡固在一起,或者,其中一反光板与底板一体相连,另一反光板和各侧板分别通过转动设置的压片与底板卡固在一起;灯罩与两反光板和/或两侧板呈可拆卸式相连接。
进一步的,各侧板底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内凸缘,该第一内凸缘上铆接有所述压片并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底板长度方向所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底板长度方向所在的两端分别搭靠在两侧板的第一内凸缘上,并由第一内凸缘上的压片压紧,且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凸起嵌插配合。
进一步的,其中一反光板与底板一体相连,底板上与另一反光板相邻的一端铆接有所述压片,并设有第二定位凸起,另一反光板底端延伸有第二内凸缘,该第二内凸缘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内凸缘搭靠在底板上,并由底板上的压片压紧,且其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凸起嵌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两第一限位筋条,与两反光板一一对应,以支撑反光板;所述两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二限位筋条,与所述灯罩长度方向所在的两端一一搭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板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外凸缘,第一外凸缘的两端分别设有内延片,该内延片上设有插接缝;各反光板顶部分别设有第二外凸缘,第二外凸缘两端分别设有插接片,插接片适于插入相应的插接缝,以使各反光板分别与相邻的侧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两反光板底部内侧面分别设有卡片,所述灯罩宽度方向所在的两端分别设有槽口向外的卡槽,卡片适于插入相应的卡槽,以使灯罩与两反光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上安装有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器主体和感应器螺母,所述灯罩一端设有U形口,还包括一端盖,该端盖安装在灯罩上,并配合在所述U形口处,感应器主体一端依次穿过U形口和端盖,并与感应器螺母旋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反光板、两侧板表面分别设有砂面漆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两反光板分别为弧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底板、灯罩、两反光板、两侧板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散件独立包装出货,实现出货整灯体积缩小,包装运输成本减少,增加出货量。
2、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上灵活的安装紧固设计,没有配件包,安装简易。
3、本实用新型在底板、两反光板、两侧板表面分别设有砂面漆涂层,使本实用新型可给人以柔和的光视觉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替换灯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反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不含灯罩);
图5是实施例一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灯罩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反光板及底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灯罩与反光板组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灯罩及感应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0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膏线(DL17‑20)
- 下一篇:石膏线(DL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