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0186.7 | 申请日: | 201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9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李尊强;吴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H02J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机械 能量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回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再生能量的充分利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单位GDP能耗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提高我国能源消耗水平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能量都白白浪费,例如建筑工地的起重机,每一起重机的底座处都有减震弹簧,起重机在工作的时候,弹簧上下移动产生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流失了,为了避免这些能量的浪费,所以需要设计出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将这些能量回收进行二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底座,且底座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插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活塞,活塞与套管内壁形成滑动配合,所述活塞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外壁焊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压电材料板,且压电材料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压力板,且压力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压力板的一端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水平设置的起重臂,所述安装板靠近底座一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变压器,所述安装板靠近变压器一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蓄电池,且变压器位于底座和蓄电池之间。
优选的,所述压电材料板外壁的四周均镀有金属层,且金属层的厚度为一到二毫米。
优选的,所述压电材料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变压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开关连接有型号为DATA-7311的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数量为三个,套管外壁的四周均涂有防腐蚀层,且防腐蚀层的厚度为一到二毫米。
优选的,所述压力板的横截面积等于弹性块的横截面积,且弹性块的横截面积等于压电材料板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个能量回收系统采用新型压电材料板,在传统的起重机的减震部分做了一些改进,就可以将减震产生的能量通过压电材料板进行发电,然后经过变压器变压后,通过蓄电池将电能进行存储,有效的实现了建筑机械能量的回收利用,避免了能量的白白流失,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底座、3减震弹簧、4套管、5活塞、6活塞杆、7弹性块、8旋转电机、9起重臂、10支撑柱、11压力板、12压电材料板、13支撑块、14变压器、15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建筑机械能量回收系统,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底座2,且底座2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套管4,套管4内壁插接有减震弹簧3,且减震弹簧3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活塞5,活塞5与套管4内壁形成滑动配合,活塞5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活塞杆6,且活塞杆6远离活塞5的一端外壁焊接有支撑块13,支撑块13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压电材料板12,且压电材料板12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弹性块7,弹性块7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压力板11,且压力板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远离压力板11的一端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旋转电机8,且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焊接有水平设置的起重臂9,安装板1靠近底座2一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变压器14,安装板1靠近变压器14一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蓄电池15,且变压器14位于底座2和蓄电池1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0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