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及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4583.3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冯毅;周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G02F1/16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车载 后视镜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及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
背景技术
当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如果后方有汽车行驶,大灯的灯光照在后视镜上的强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上会使驾驶员产生眩光,瞬间眼前一片漆黑。这时候,如果前方有车辆或者行人,会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防眩目的原理是当强光照在后视镜上时,后视镜上的传感器把光信号送给微机,经过信号处理,控制电路会使镜面变色,以吸收强光,削减强光的反射。
而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中吸收光强的电致变色材料的均匀性是保证防炫目的关键,现有技术制作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的过程中,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盒厚无法保证均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及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盒厚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边框胶;
其中,所述边框胶包括胶体和位于所述胶体内的间隔物。
优选地,所述间隔物为球状。
优选地,所述间隔物为玻璃球或硅球。
优选地,所述玻璃球或所述硅球的直径范围为100μm-300μm,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间隔物为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圆柱体的圆截面的直径范围为100μm-300μm,包括端点值。
优选地,所述边框胶采用点胶工艺制作形成。
优选地,所述边框胶采用丝印工艺制作形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包括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边框胶;其中,所述边框胶包括胶体和位于所述胶体内的间隔物。由于边框胶的胶体内包括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具有固定的尺寸,能够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避免出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因胶体厚度不均匀而造成的盒厚不均匀的情况,使得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盒厚均匀,进而使得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控制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的盒厚不均匀。
发明人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2之间的边框胶03,边框胶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点胶或丝印工艺,由于点胶或丝印工艺公差较大,造成边框胶胶体涂覆的厚度不均匀,从而导致形成致变色车载后视镜的盒厚不均匀。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车载后视镜模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边框胶;
其中,所述边框胶包括胶体和位于所述胶体内的间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4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在线编程的三相电能计量装置
- 下一篇:冰芯电导率测量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