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1988.1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韩介韦;吴德庆;周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迈迪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腔内组织 缝合器 夹针钳 联接杆 右夹钳 左夹钳 锁针 单线 本实用新型 缝合 创口 操作机构 机构端部 穿线针 转轴 医疗器械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夹针钳机构、与夹针钳机构相连的联接杆机构以及与联接杆机构相连的操作机构;所述夹针钳机构包括左夹钳、右夹钳以及分别设在左夹钳和右夹钳上的左锁针片和右锁针片,左锁针片上设有一穿线针,左夹钳和右夹钳通过设在联接杆机构端部的转轴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创口小、操作灵活精准以及缝合效果好的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术缝合方法是采用将缝合线穿入缝合针尾部的孔眼中,借助持针器进行缝合。用此种方法进行的手术:一、需将患者的病体部位作开放处理,二、在缝合时,操作者需用手指、手腕以及肘等部位才能完成。因此经常发生持针器达不到缝合位置、因持针器夹不紧缝合针而使缝合针脱落的现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缝合器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但对于现有的缝合器来说,仍然存在着操作不够灵活、缝合效果不佳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单手操作的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夹针钳机构、与夹针钳机构相连的联接杆机构以及与联接杆机构相连的操作机构;所述夹针钳机构包括左夹钳、右夹钳以及分别设在左夹钳和右夹钳上的左锁针片和右锁针片,左锁针片上设有一穿线针,左夹钳和右夹钳通过设在联接杆机构端部的转轴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联接杆机构包括外套管以及分别设在外套管内的左锁片拉杆、右锁片拉杆、中拉杆,所述左锁片拉杆和右锁片拉杆分别与左夹钳和右夹钳相连,所述中拉杆与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捏把、与捏把相连的捏把杠杆,与左锁片拉杆相连的左锁片拉杆拨动手柄以及与右锁片拉杆相连的右锁片拉杆拨动手柄,所述捏把杠杆与中拉杆相连。拨动左右锁片拉杆拨动手柄使针来回穿动进行缝合。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机构上设有一手柄锁扣,用于固定手柄结构。
进一步地,在操作机构段内的中拉杆外设有一弹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单线腔内组织缝合器,创口小、操作灵活精准以及缝合效果好的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夹针钳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捏把 2-捏把杠杆 3.1-右锁片拉杆拨动手柄 3.2-左锁片拉杆拨动手柄4-手柄锁扣 5-外套管 6.1-右锁片拉杆 6.2-左锁片拉杆 7-中拉杆 8-转轴 9.1-右夹钳9.2-左夹钳 10.1-右锁针片 10.2-左锁针片 11-穿线针 1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迈迪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迈迪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1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