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8632.2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5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继平;陈温福;孟军;唐亮;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4/60 | 分类号: | A01G24/60;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11001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水稻 育苗 基质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育苗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在生产中,农户往往是在旱田取土,消毒、调酸后做苗床。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工厂化集中育苗方式的推广,传统育苗方式的弊端日趋凸显。其一,取土导致耕层结构破坏,集中的工厂化育苗面临无土可用的尴尬局面。其二,即便有土可取,床土的配制、消毒、调酸等程序也较为复杂,且易产生农残和药害。其三,床土容重大,育苗、起苗用工多,秧块重、机械作业负荷和损耗大。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代替土壤的新基质。草炭(泥炭)、谷壳粉、膨化稻壳、炉渣、秸秆板、瓦楞纸、海绵、蛭石、岩棉等是目前较常用的替代基质材料,但由于受到资源的有限性和成本的束缚,且在育苗过程中出现不易保水,基质漂浮,盘根性差,秧苗瘦弱等障碍,或很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或效果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生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生产系统,包括选料系统、风干系统、粉碎系统、炭化系统、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燃烧器、排气管、点火盘、气体冷凝系统、精馏塔、冷却系统、混合系统,所述选料系统、风干系统、粉碎系统、炭化系统依次首位相连接,所述炭化系统包括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所述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包括燃烧器、排气管,所述燃烧器包括点火盘;所述炭化系统与气体冷凝系统相连接;所述气体冷凝系统与精馏塔相连接;所述精馏塔与混合系统相连接;所述混合系统与炭化系统相连接,所述混合系统与炭化系统之间设有冷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选料系统的原料为玉米芯或花生壳或稻壳或食用菌基质。
进一步的,所述风干系统风干后的含水量低于20%。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系统粉碎后的颗粒尺寸为2-10mm。
进一步的,所述点火盘内设有柴油。
进一步的,所述炭化系统的排气管与气体冷凝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精馏塔的塔顶温度为101-103℃,所述精馏塔的塔底温度为104-1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选料系统、风干系统、粉碎系统、炭化系统、气体冷凝系统、精馏塔、冷却系统、混合系统;炭化系统包括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包括燃烧器、排气管,燃烧器内产生生物炭微粒,排气管与气体冷凝系统相连接,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产生的气体经过排气管、气体冷凝系统到达精馏塔,在精馏塔中得到木醋液,充分利用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产生的原料。选用生物炭微粒为基质,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的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生物炭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保水性和吸光增温性,能够增加白浆根数量,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速率,而且在苗床表层可形成吸光增温保水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缺水、低温对水稻苗期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炭微粒在炭化过程中进行高温杀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木醋液,以适应水稻苗期喜酸的生物学特性,既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又利用该天然酸性物质对生物炭质进行调酸,避免了因用化学酸调酸可能带来烧苗、烂苗等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选料系统;2、粉碎系统;3、炭化系统;4、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5、风干系统;6、燃烧器;7、点火盘;8、排气管;9、气体冷凝系统;10、精馏塔;11、冷却系统;12、混合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8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