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洗采样针的拭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2210.4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7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戴昌武;马德新;刘浩友;闫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1/0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采样针的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洗采样针的拭子。
背景技术
现代医疗器械中的很多计量分析仪器在使用时需用到采样针,其使用过程简述为:采样针、连接管道、计量仪器采样管道、后续管道依次连通;从后续管道施加负压以产生吸力,采样针从试管中吸取待检测样本(如血液),经连接管道送至计量仪器采样管道处进行采样分析(待检测样本吸入到计量仪器采样管道处,满足采样分析即可,不得继续吸入,避免吸入过量超出后续管道而造成医疗污染)。
采样针需要长期频繁地反复使用,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清洗。采用针从试管中吸取待检测样本后,其内外表面均有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在下一次使用前,必须对采样针内、外表面这些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进行彻底清洗,以避免对下一个样本的检测产生影响。
目前,行业内是通过设有清洗腔体和与其相通的清洗液进、出孔的拭子对采样针的外壁进行清洗。拭子的清洗液进、出孔分别通过管道外联能产生正压的清洗液容器、能产生负压的废液容器,采样针的针体尽量穿过拭子的清洗腔体(此状态也是采样针的常态,吸取检测样本时也是此状态),开启正负压,清洗液经清洗液进孔喷入清洗腔体,由于负压作用,从清洗液出孔被吸出至废液容器,完成对清洗腔体内清洗液所流经的长度段(及清洗液进、出孔间隔的长度)的采样针外壁的清洗;然后采样针相对拭子慢慢向上运动(即针体退出拭子的清洗腔体),针尖超过上述清洗液进、出孔,以完成整个采样针针体外壁的清洗;但采样针并不完全退出拭子的清洗腔体,其针尖部分还套在拭子的清洗腔体中,此时,调小清洗液进孔的喷入量,从上述后续管道联接能产生正压的清洗液容器并施压喷入清洗液,顺次逆向流经计量仪器采样管道、连接管道、采样针的内壁,同时完成清洗,废液仍从清洗液出孔被吸出至废液容器避免医疗污染。清洗结束后,关闭所有正压不再喷入清洗液,保持负压开启用于对采样针表面风干,采样针相对拭子慢慢向下运动,针体尽量穿过拭子的清洗腔体以完成整个采样针外壁的风干,减少清洗液残留。
现有的拭子结构如中国专利CN200610021359.2、CN201110033909.3所揭示。
专利号为CN200610021359.2的拭子特点是:下部具有4个进液孔,上部有4个出液孔,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下部的4个进液孔进液,上部的4个出液孔出液,完成采样针外壁的清洗;缺点是:出液孔设在清洗时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从静止状态来看,清洗腔体内清洗液所流经的长度段(及清洗液进、出孔间隔的长度)的采样针外壁完成了清洗,但当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新喷入清洗腔体的清洗液清洗外壁后向上流动,马上就会污染到上面的已清洗段,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持续整个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的清洗过程,所以采样针外壁残留样本的携带污染必定会较高,不能满足采样针使用前极低的携带污染的要求。
专利号CN201110033909.3只是在CN200610021359.2的拭子基础上简化了结构,优化了清洗腔体形状,改善了漏液情况,但没有解决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上运动的清洗过程中,下部进入的清洗液污染上面已经清洗的采样针外壁,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在现有拭子的结构情况下,如果想简单的为了使进液孔是在清洗时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而采用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下运动的方式清洗,是不符合采样针的使用常识的。采样针从试管中吸取待检测样本后,穿入拭子的清洗腔体时,第一步就会污染拭子清洗腔体入口到出液孔段并且无法清洗,采样针相对拭子向下运动清洗完后,再相对拭子向上运动风干的过程中,将再次污染采样针外壁。
在现有拭子的结构情况下,如果想简单的为了使进液孔是在清洗时采样针运动方向的一侧,而将原来的进、出液孔外联的提供正负压的容器调换联接,使拭子清洗腔体内的清洗液流向反向,这又不符合清洗腔体内的腔体流体结构设计,会造成清洗效果差,上下端漏液情况加重,长期使用还会造成清洗液在清洗腔体的导引段挥发后,剩下的固体颗粒将采样针卡住的情况。
另还有拭子结构如美国专利号5592959和专利号5408891,其结构更加复杂,对清洗系统的其它配合零件要求较高,但其结构都未涉及解决上述二次污染的问题。
综上所述,要提高清洗效果,满足采样针使用前极低的携带污染的要求,必须从根本解决现有拭子清洗的弊端,提供一个更佳有效、简单的拭子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2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