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演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5519.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程;杨智越;齐克林;李姝;刘斌;方思聪;张皓;张广福;任永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水堆 核电站 能动 余热 排出 系统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安全系统的原理演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停堆以后,会有大量衰变热产生,这一部分衰变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使用专设的余热排出系统将其排放到最终热阱中,避免由于热量堆积,压力容器内温度和压力过高而破坏压力边界的完整性。现代核电站使用了大量的能动设备来实现余热排出的功能,然而这些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外加稳定的动力源,一旦系统发生故障过出现全厂断电的严重事故时,能动的设备将无法正常运行。
随着核电发展水平的提高,先进核电站的设计中都采用了非能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依靠系统的固有特性和自然规律来保障反应堆的安全,使得反应堆发生事故以后不过分依赖运行人员的判断和外部能源的供给。但是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较为复杂,在对进行人员培训时,不能多次进出核电厂内进行参观了解,所以人员培训效果较差,若是操作人员不能够完全熟练掌握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对以后的工作会带来一定的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演示装置,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复杂过程进行展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演示装置,包括: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模拟非能冷却水箱;
加热器,其设于所述冷却装置的水位高于所述加热器的水位,所述加热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器用于模拟反应堆堆芯产生的余热;
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装置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器的进水口;
控制系统,其与所述加热器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回水管靠近所述加热器的进水口的一侧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回水管上设有流量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回水管上设有透明的流量观察区,所述流量观察区所在位置的回水管的内壁上设有丝带,且所述流量观察区所在位置的回水管的内径大于其他部位所述回水管的内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器内设有液位计和温度计,所述温度计和所述液位计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系统设有温度阈值和液位阈值,当所述温度计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所述温度阈值,和/或所述液位计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所述液位阈值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和位于所述冷却水箱内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联通所述冷却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水箱的容量为300L,所述加热器的容量为15L。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冷却装置安装于所述上平台上,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下平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演示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加热器、循环水管和控制系统,是集电气、热工水力和控制系统技术为一体,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对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原理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用于核电站非能动热量排出系统的培训或公众宣传展示。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演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内设置温度阈值和液位阈值,当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液位小于液位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并提示相应的报警信息,防止加热器过烧,防止加热器加热温度过高,避免观众或培训人员在观察过程中为热水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装置,2-加热器,3-循环水管,31-进水管,32-回水管,4-控制系统,5-流量观察区,6-支架,61-上平台,62-下平台,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5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