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能装置真空层结构及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1621.3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6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肇政;陈嘉澍;吴卫华;王海刚;梁烨;邓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俱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郭俊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真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真空层结构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各种电器越来越朝向节省能源、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高效和一机多能等特点的方向发展。储能装置作为各大办公大楼以及实验当中重要的一员也不例外。
通常的储能装置是由一个特定空间外加一保温层的一个简易装置。为了适应节约能源需求,减少所储存能量的散失,市面上逐渐出现了一些更能减少能量散失的保温材料做成的储能装置,其中以目前常见的储冰槽最为常见,该结构是一个特定形状的中空装置,并且在装置的外表面附一保温层,内部加入盐水作为储存冷量的物质,通过与外界管道内的流体进行能量交换达到储存冷量的效果。这种结构的储能装置可以储存大量的能量并且在使用上也较为方便。
但是,目前的这种储能方式中的储能的部分和外部的壳体之间存在大量气体,由于气体会导致储能部分和外部壳体之间存在能量的辐射,导致能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储能装置真空层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储能部分和外部壳体之间存在的导热和对流,导致储能过程能量损耗过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装置真空层结构,包括:内胆和外壳;
所述内胆用于能量储存,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的空间为真空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连通有管道,所述管道上连接有真空泵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压力,当压力超出给定值时,所述真空泵用于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空气抽出,以使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真空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包括第一侧壁、第一底面和第一顶面,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一磁性物质,所述外壳包括第二侧壁、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二底面上设置有第二磁性物质,所述第一磁性物质和所述第二磁性物质相互靠近一端的磁极相同,以使所述内胆可悬浮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面固定连接在第一侧壁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底面和第二顶面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端和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环槽,所述第一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环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第一磁性物质,且所述第一磁性物质与所述第一安装环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边沿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环槽,所述第二底面上设置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环槽和所述第四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第二磁性物质,且所述第二磁性物质与所述第三安装环槽和所述第四安装槽的边沿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还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底面一端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侧壁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和第一环槽,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沿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周向均匀排布;
所述第一底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进入第一螺纹孔将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环槽匹配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在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底面一端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二侧壁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孔和第三环槽,所述第三螺纹孔沿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周向均匀排布;
所述第二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匹配的第四螺纹孔,螺栓穿过第四螺纹孔进入第三螺纹孔将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二底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三环槽匹配的第四环槽,密封胶圈设置在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之间。
一种储能装置,具有上述的储能装置真空层结构,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端;
所述端盖包括盖体、换热管道和电磁铁,所述换热管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均设置在所述盖体的顶端,所述换热管主体呈“S”型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底端,所述电磁铁卡接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电磁铁用于将所述内胆吸附至与换热管抵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板和保温层,所述换热板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底端,且所述换热板与所述换热管抵接,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盖体一体化设置;所述保温层将所述外壳和所述端盖的外侧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俱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俱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1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