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瓶子智能回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1330.4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1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叶相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7/06 | 分类号: | G07F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子 智能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分类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匮乏现象的日益严重,再生能源回收工程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垃圾分类是再生能源回收的先前条件之一,也是相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还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目前,瓶子只能通过分类回收箱中的可回收的箱体进行回收处理,由于瓶子的种类和材质比较多,例如有玻璃、塑料、金属等,而垃圾箱内可回收垃圾分的不够精细,导致垃圾分类不彻底,到后一阶段瓶子和其它可回收垃圾就不容易再进行区分了,导致瓶子的回收利用非常困难,瓶子回收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区分瓶子和其它垃圾并自动分开存放,提高瓶子回收利用率的瓶子智能回收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瓶子智能回收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瓶子投放口和投放口开门开关,壳体内设有瓶子识别装置和控制器,瓶子识别装置包括下料管及与下料管位置匹配的感应器和摄像头,摄像头朝向下料管,下料管顶部连接瓶子投放口,下料管底部设有控制下料管底部是否打开的自动开关;投放口开门开关、感应器和摄像头均连接控制器。
作为优选,动开关包括挡板和驱动部件,挡板处于下料管底部,驱动部件带动挡板移动实现下料管底部是否打开,驱动部件连接控制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下料管底部连在挡板上,通过挡板带动下料管底部开口朝向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使用时挡板首先起到控制下料管开或关的功能,完成开或关的功能后挡板继续移动还起到控制下料管内物品流向的作用,即物品最终放入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内。
作为优选,挡板下方设有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底部朝向第一箱体,第二导向机构底部朝向第二箱体。使用时挡板不仅起到控制下料管开或关的功能,同时按照开口位置的不同还起到控制下料管内物品流向的作用,即物品最终放入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内。
作为优选,投放口开门开关是读卡器或识别码或自动感应开关或显示屏,不仅可以自动开门,而且可以记录投放人的信息,便于后续的积分兑换等奖励的实施。瓶子投放口内侧设置开门机构,开门机构连接控制器。
作为优选,壳体上设有打印机,打印机连接控制器,可以打印投放人的投放信息。壳体外侧设有投放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投放人员投放过程。
作为优选,下料管截面呈C形,摄像头朝向C形的下料管的开口端,有利于摄像头更加清晰的拍摄下料管内的瓶子,提高识别率。
作为优选,第一箱体上部设有第一溢满感应器,其它箱体上部设有第二溢满感应器,第一溢满感应器和第二溢满感应器均连接控制器,瓶子放满时第一溢满感应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更换第一箱体,或其它放满时第二溢满感应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更换第二箱体,操作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壳体上安装语音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连接控制器;感应器是检测瓶子位置和重量的感应器,可以进一步确认瓶子的体积或者材质,便于后续积分奖励的差别化。摄像头旁设置补光灯,用来增强亮度使摄像头采集图像时更清晰。
作为优选,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服务器,可以上传投放人的信息,也可以实时更新和监测壳体内的情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瓶子智能回收机,使用时,投放口开门开关打开后,物品通过瓶子投放口进入下料管,自动开关将物品拦在下料管内,感应器识别到物品处于下料管内,摄像头拍摄物品识别物品是否为瓶子并将识别信息传给控制器,并根据识别的结果将物品放入盛放瓶子的第一箱体或盛放其它垃圾的第二箱体。该瓶子智能回收机可以准确的识别投入其内的物品是否为瓶子并将物品放入对应的箱体,通过控制器记录投放人的投放信息,提高瓶子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瓶子智能回收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瓶子智能回收机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瓶子智能回收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1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款箱
- 下一篇:一种智能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