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终端补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8705.1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3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波 |
主分类号: | G03B15/02 | 分类号: | G03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影拍照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配置有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可以便捷的进行拍照或者摄像。采用移动终端拍照可方便地将照片分享到社交网,如微信、微博等;而随着户外直播的兴起,利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进行现场直播,也成为一种主流的直播方式。但是,如果外部环境光线不足,会严重影响拍照或者摄制效果。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专业的摄影采用补光设备进行补光,体积大,不易于携带。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照相主要采用闪光灯进行补光,而闪光灯受限于智能终端的体积原因,一般补光效果较差;且闪光灯一般设置于手机背面,人们用手机前置摄像头照相时,无法采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为了使得上述具有摄像和拍照功能的产品进行拍照时能进行有效的补光,市场上已经设计出了不少补光装置,现有的补光装置体积较大,或者在携带过程中,会磨损补光装置表面的发光部件或者柔光板,使得其寿命变短或者补光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补光装置,包括发光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外部移动终端;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收纳腔,用于供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开口收纳进所述收纳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部通过滑动机构或者转动机构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以使所述发光部相对所述固定部通过滑动或者转动的方式穿过所述开口而收纳进所述收纳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所述开口,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个表面以及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连通的所述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粘性材料,所述外部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粘性材料与所述终端补光装置紧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终端夹持部,用于夹持外部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镜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调节控件;所述调节控件用于对第一发光部和/或所述第二发光部的亮度,和/或工作模式进行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供电单元,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的供电接口和/或充电接口。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补光装置,包括发光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外部移动终端;固定部具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有开口,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收纳腔,用于供发光部在折叠时通过开口收纳进收纳腔。固定部上设置有收纳腔,用于供发光部在折叠时收纳进该收纳腔,提供了一种适应于外部移动终端且便携性较好的终端补光装置,同时避免了在携带时发光部件因与外界物体接触或碰撞导致表面磨损、寿命变短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终端补光装置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终端补光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终端补光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终端补光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终端补光装置在收纳状态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补光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发光部1和固定部2,固定部2用于固定外部移动终端;固定部2具有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开口22,第一壳体21的内部形成收纳腔,用于供发光部1通过开口22收纳进收纳腔。
本申请中,所称外部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用于固定外部移动终端,便于便捷的对外部移动终端补光。
发光部1通过开口22收纳进收纳腔,可以为,发光部1通过转动或者按压的方式,通过该开口22收纳进收纳腔,也可以为,发光部1与固定部2可拆卸连接,将发光部1拆卸之后,通过该开口22收纳进收纳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部1通过滑动机构或者转动机构与固定部2连接,以使发光部1相对固定部2通过滑动或者转动的方式穿过开口而收纳进收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波,未经徐文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8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毒养颜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楂味矿泉水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