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骨空气层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5978.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0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方锦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菜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D04B21/06;D04B2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骨 空气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特别是具有空气层结构的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根据生产方式和针织物形成的方式,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大类。纬编针织物是纱线沿纬向依次喂入针织机的机针上,依次弯曲成圈并与旧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的针织物。一根(组)纱线可以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因而沿纬向具有较高的延伸性。经编针织物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经纱,同时喂入针织机所有织针上成圈而形成的针织物。同组纱线在每一横列中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圈,然后转移到下一横列中,在另一纵行成圈,从而使纵行联系成片。每组纱线形成的线圈沿织物经向配置。同一组经纱所形成的线圈在针织物上的分布规律不同而形成各种经编组织。经编织物具有不易脱散、延伸性小于纬编针织物、尺寸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市面所推出的空气层类面料,多以布面布底为平整风格类出现,应趋势,市场对带肌理感的风格面料有了新需求,布面大多以复合类产品代替,复合面料有个弊端就是成衣折叠时间稍长或洗水挤压会形成难以消除的折痕,且时间一长易有起泡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中带刚的新式空气层面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软骨中间层面料,包括有里层、中间层与外层,所述里层有聚酰胺纤维与氨纶线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有聚酰胺限位编织而成,所述外层由第一加捻精棉纱与第二加捻精棉纱编织而成;所述里层、中间层与外层的厚度比为1:2.5-4:1.2-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里层1中,聚酰胺纤维与氨纶线的编织比为1.8-2.5: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3中,第一加捻精棉纱为正加捻精棉纱,加捻度为12-24个捻;所述第二加捻精棉纱为反加捻精棉纱,加捻度为12-24个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酰胺纤维的线密度为65-80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里层设计布纹细腻,手感柔软,弹性好,不易起球,触肤有舒适感,中间的中间层的特别设计长的线圈长度而加大其厚度,赋予面料以弹手/柔软海绵感,外层手感沙爽,布面光洁,纹路清晰,带有刚挺性,整体面料柔中带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软骨空气层面料,包括有里层1、中间层2与外层3,所述里层1有聚酰胺纤维与氨纶线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2有聚酰胺限位编织而成,所述外层3由第一加捻精棉纱与第二加捻精棉纱编织而成;所述里层1、中间层2与外层3的厚度比为1:2.5-4:1.2-1.5。优选地,所述里层、中间层与外层的厚度比为:1:3.5:1.5,通过增大中间层的厚度,使得面料的手感更蓬厚,从而增加面料的手感、轻柔度以及保暖性。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里层1中,聚酰胺纤维与氨纶线的编织比为1.8-2.5:1。优选地,所述聚酰胺纤维与氨纶的编织比为2.3:1。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层3中,第一加捻精棉纱为正加捻精棉纱,加捻度为12-24个捻;所述第二加捻精棉纱为反加捻精棉纱,加捻度为12-24个捻。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酰胺纤维的线密度为65-80D。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菜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菜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59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