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钻井打捞用活塞式锁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1925.1 | 申请日: | 201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0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攀明;万里平;姚金星;晋国栋;徐昕;罗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1/12 | 分类号: | E21B31/12;E2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钻井 打捞 活塞 锁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钻井技术领域的一种气体钻井打捞用活塞式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气体钻井属于欠平衡钻井的一个分支,其包括纯空气、惰性气体和柴油机尾气钻井,主要开采低压低渗地层的油气田。在气体钻井过程中出现钻具阻卡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井眼围岩单纯力学失稳、地层出水和钻井气量或循环时间不足;一旦遇到卡钻事故应立即停止钻进,保持注气循环,上下活动钻具,根据地面反映情况,准确判断阻卡原因。当采用上述方法无法解除卡钻事故时,应采用倒扣器对其进行倒扣拆分后分别打捞。倒扣器是处理落井遇卡管柱及井内余留的遇卡管柱的专用工具,主要由变向机构、锚定机构、锁定机构、液路通道及密封等四大部分组成。倒扣法是通过旋开井内遇卡完整管柱的某连接螺纹,并起出该螺纹以上管柱的工艺方法。倒扣器中的锁定机构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如同变速箱的地脚,靠展开的翼板和坚硬的合金块啃入套管壁内,将倒扣器坐定在套管上;第二是在投球后憋压,迫使滑动轴上的键进入下接头键槽内,将倒扣器连接成一体,有利于打捞作业和释放落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气体钻井打捞用活塞式锁定机构,使用方便快捷,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钻井打捞用活塞式锁定机构,主要由钢球A、键轴、阀杆、活塞环、活塞、下接头、溢流塞、钢球B、O形密封挡圈和O形密封圈组成。钢球A位于键轴的最左端且坐放在键轴的球窝处,用于截堵长轴水眼中的液体,使液路升压,推动键轴下移;锁定机构的中部采用活塞式设计,其钢球B依次与阀杆、活塞环、活塞相连;活塞腔内的气压与锁定机构内的两个溢流塞相连,通过溢流塞可向活塞腔内注入或释放气压。键轴外部分别设有O形密封挡圈和O形密封圈,且O形密封挡圈和O形密封圈为两种材质相同的材料;钢球A和钢球B都为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的钢球,钢球A的直径是钢球B直径的2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使用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高,通过溢流塞可控制活塞腔内的压力从而准确的控制投球后憋压的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钻井打捞用活塞式锁定机构水平放置时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键轴带动活塞往下运动水平放置时的剖面图。
图中:1.钢球A,2.键轴,3.阀杆,4.活塞环,5.活塞,6.下接头,7.溢流塞,8.钢球B,9.O形密封挡圈,10.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钻井打捞用活塞式锁定机构,主要由钢球A1、键轴2、阀杆3、活塞环4、活塞5、下接头6、溢流塞7、钢球B8、O形密封挡圈9和O形密封圈10组成。钢球A1位于键轴2的最左端且坐放在键轴2的球窝处,用于截堵长轴水眼中的液体,使液路升压,推动键轴2下移;锁定机构的中部采用活塞式设计,其钢球B8依次与阀杆3、活塞环4、活塞5相连;活塞腔内的气压与锁定机构内的两个溢流塞7相连,通过溢流塞7可向活塞腔内注入或释放气压。
如图1、图2所示,当气体钻井遇到卡钻需要采用倒扣器进行打捞作业时,将钢球A1坐落在键轴2最左端的球窝处,当上部的锚定机构推动钢球A1和键轴2往下运动时,键轴2最右部的球窝顶到钢球B8处,并带动钢球B8、阀杆3、活塞环4和活塞5一起往下运动,当键轴2的键全部进入键槽中后,把锁定机构上部的长轴、下接头连接成一体,随长轴一起转动,此时即锁定机构已锁定。因溢流塞7与活塞腔相连,可通过向溢流塞7注入气体钻井用的气体或者释放活塞腔内的气体来控制活塞腔内的压力,从而控制键轴2往下运动的力。当打捞作业完成后,通过往溢流塞7注入气体钻井用的气体,使键轴2往上运动从而将锁定机构上部的长轴分离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1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