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1654.1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于东玖;贺可可;黄子乐;王金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套 活动部件 回弹 任意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 语义 笔套顶端 顶部凹槽 动作技能 动作转移 负面影响 基本规则 身心调节 手指触摸 用户反馈 用户手指 中心轴线 上笔杆 下笔杆 圆球 卡环 卡紧 凸块 转笔 神经 刺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包括上笔杆、下笔杆、笔套,笔套的顶部设有卡环将活动部件卡紧于所述笔套顶端。用户在使用本技术方案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时,通过手指触摸设置于笔套顶部凹槽内的圆球、圆柱或者可弹性回弹凸块,使得活动部件伴随用户手指沿任意方向转动、绕中心轴线以及回弹等动作,从而使得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向用户反馈相应信号,对神经施以一定的刺激,从而通过笔的不同形态所代表的语义来引导用户有意识地在刚接触产品的阶段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规则,进而将用户的不良小动作等无意识动作转移至现有的动作当中,而新的动作的发挥身心调节作用同时,又使得用户免受抖脚、转笔等无意识小动作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
背景技术
无意识小动作,指的是用户在进行某些小动作时,没有通过意识控制而自然发生的某些动作。用户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使用文具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抖脚、转笔等其他无意识小动作。而通过文具本身的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用户在使用文具的过程中反馈相应的信号至客户,从而避免客户受到无意识小动作的负面影响,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旨在丰富文具的用途以及为客户避免无意识小动作的负面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包括上笔杆和与所述上笔杆底部相连的下笔杆,所述上笔杆上部套有笔套,所述笔套的顶部设有卡环将活动部件限制于所述笔套顶端。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为圆球,所述圆球的外径大于卡环内径。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为中心轴水平设置的圆柱,所述圆柱的外径大于卡环内径。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为底部设有凸台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凸台顶面卡于所述卡环底面,所述凸块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块底面,所述弹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笔套内部隔板。
优选地,所述上笔杆底部与所述下笔杆顶部卡紧相连,所述卡环底部边沿与所述笔套顶端边沿卡紧相连。
优选地,所述笔套顶部出口端向同一侧部倾斜,所述笔套顶部边沿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底端与笔套外壁面分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用户在使用本技术方案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时,通过手指触摸设置于笔套顶部凹槽内的圆球、圆柱或者可弹性回弹的凸块时,使得活动部件伴随用户手指沿着任意方向进行转动、绕中心轴线以及弹性回弹等动作,从而使得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向用户反馈相应信号,对神经施以一定的刺激,从而通过笔的不同形态所代表的语义来引导用户有意识地在刚接触产品的阶段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规则,进而将用户的不良小动作等无意识动作转移至现有的动作当中,而新的动作的发挥身心调节作用的同时,又使得用户免受抖脚、转笔等无意识小动作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基于无意识行为的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1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