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残留四环素的生物传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811147.8 申请日: 2017-06-29
公开(公告)号: CN206974948U 公开(公告)日: 2018-02-06
发明(设计)人: 凤晓博;戴达勇;林童;张荣;魏玉海;姚志敏;苏姗姗;赵光跃;王永萍 申请(专利权)人: 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810000 青*** 国省代码: 青海;6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残留 四环素 生物 传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食品中残留四环素的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四环素是一类含有骈四苯结构的广谱抗菌药物,目前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的应用于畜禽饲养业。四环素的过度使用造成它们在动物性食品中超标残留,成为目前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简便、快速检测四环素的方法将是食品安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技术。

目前关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有微生物法、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法、质谱连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中微生物法操作简单、费用低,但特异性差,灵敏度低,耗时长;酶联免疫法虽特异性较高,但存在高背景吸收、操作繁琐(需大量的孵育及洗涤步骤)以及酶易受样品影响等缺点,薄层色谱法的测量灵敏度难以达到要求,毛细血管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但技术不是很成熟,且不适用于小分子的检测,质谱连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大型的仪器,价格昂贵。电化学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好,但现有的电化学传感器灵敏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用于检测食品中残留四环素的生物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食品中残留四环素的生物传感器,其由内到外依次为玻碳电极、纳米金层、四环素适配体层、亚甲基蓝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纳米金层厚度为50±5nm。

所述的用于检测视频中残留四环素的生物传感器采用如下方法制得:

(1)清洗玻碳电极:使用去离子水和超声对玻碳电极进行清洗;

(2)配置四环素适配体:四环素适配体序列为5′-SH-(CH2)6-GTC TCT GTG TGC GCC AGAGAA CAC TGG GGC AGA TAT GGG CCA GCA CAG AAT GAG GCC C-3′,浓度为5μM;

(3)传感器组装修饰:将玻碳电极置于HAuCl4溶液中进行电沉积,使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纳米金。接着在电沉积后的玻碳电极上滴加20μL的的适配体溶液,在室温条件下隔夜,使其自然晾干。接着在晾干的适配体的基础上滴加20μL的0.01M亚甲基蓝磷酸缓冲液,室温条件下静置10min,然后超纯水冲洗。

使用时,将待测样品溶于水中,充分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并适当倍比稀释,将传感器浸入稀释后的样品上清液中,孵育40min,保证四环素与适配体完成结合反应后,将制备好的生物传感器放入含5mmol/L[Fe(CN)6]3-/4-和0.1mol/L KCl的混合液的0.1mol/L 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进行测试,循环伏安测试是在-0.2~0.6V,扫速为0.05V/s的条件下进行,四环素的残留浓度可通过适配体与四环素结合前后导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电流变化量进行测量,根据已获得的四环素浓度和电流变化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测试底液中的四环素浓度。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用于测定食品中残留四环素的生物传感器,采用玻碳电极,附着力好,反应灵敏;电极表面沉积的纳米金层能够加速电极与液体之间的电荷传递,明显增加峰电流;四环素适配体层会减弱电流峰值,可以选择与测试底液中的四环素进行特异结合,排除其他分子的干扰,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亚甲基蓝层可以增大电流,且亚甲基蓝与适配体的结合能力低于四环素与适配体结合的能力,当适配体结合四环素后,亚甲基蓝被释放,则电流峰值减小,亚甲基蓝层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大,稳定性强,操作简单,响应时间短,适用于食品中残留四环素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一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玻碳电极,2为纳米金层,3为四环素适配体层,4为亚甲基蓝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实例有助于此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以下实施例除特殊说明外,所有试剂均能够从商业途径购买获得。

实施例一生物传感器的组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未经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1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