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翼前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6571.3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锋;梁尚清;王锦丽;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B64C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翼 前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蒙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翼前缘结构。
背景技术
鸟撞飞机是航空界中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作为世界范围鸟撞资料中心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每年收到4000至5000份鸟撞报告,大约平均每6次就有一次造成飞机损伤,平均一次鸟撞的经济损失约1.5万美元。由于鸟撞对飞行安全威胁大,代价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军航、民航系统的高度重视。
有资料显示,仅从1912年到1999年间,鸟撞在全世界就造成七起民航运输机重大飞行事故,死亡200多人。军用飞机鸟击事故还不在其中。全世界民航运输业每年因鸟撞就可能造成大约1300台发动机毁坏的损失。1993年国际民航组织41个成员国共发生鸟撞飞机事故3427起之多,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欧洲各航空公司每年大约发生20起鸟撞发动机事故。根据美国航空局统计,从1993年到1995年,每年因野生动物造成民用飞机损坏的损失大约为1.53亿美元,飞机停飞63.5万小时,而其中就有95%左右的事故是由鸟撞造成的。
对于飞机各个部件中,机、尾翼、尾翼前缘这些迎风面是最容易遭受鸟体撞击的部位。鸟撞机、尾翼、尾翼将严重改变其气动外型;操纵拉杆被撞变形会导致飞机操纵困难;飞鸟击穿液压管路、燃油管路导致失火无法操纵;击穿电缆也会使飞机失去控制。因此,设计合适的能够抵御鸟撞的前缘结构现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CCAR-25)规定:飞机机头、机、尾翼前缘等结构受到1.8公斤(4磅)重的鸟的撞击造成结构损伤的情况下,飞机必须能够完成该次飞行;另外,尾翼结构的设计必须保证飞机在与3.6公斤(8磅)中的鸟相撞之后,仍能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翼前缘结构,有效防止鸟撞危害,保证飞行安全,以解决或至少减轻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翼前缘结构,包含蒙皮和波纹板;
所述波纹板设置在所述蒙皮的内表面,所述波纹板的波纹段向着远离所述蒙皮的方向凸出。
优选的,所述波纹板在机翼弦向的截面包含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圆弧段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波纹板在机翼展向的截面包含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圆弧段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蒙皮为铝层或复合材料层合板。
优选的,所述圆弧段设置为半圆弧段。
优选的,所述波纹板为0.8mm厚的铝层,每个所述直线段的长度为50mm,每个所述圆弧段的圆弧直径为100mm。
优选的,所述蒙皮与所述波纹板在所述直线段处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前缘结构当鸟体撞击机翼前缘蒙皮时,在鸟体的冲击下,外层蒙皮破坏失效后,蒙皮内表面的波纹板结构不断伸展张开,延长了鸟体的撞击时间,降低了撞击力,整个过程不断耗散鸟体动能,波纹板完全伸展张开,将鸟体拦截住,最终将载荷传至翼肋处,由翼肋来承载,从而保护了机翼前缘设备及前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翼前缘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机翼前缘结构中沿机翼弦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机翼前缘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机翼前缘结构中沿机翼展向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蒙皮,2-波纹板,21-直线段,22-圆弧段,3-翼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6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曲面基准件的旋转角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膜厚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