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直流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6039.1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欣众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7 | 分类号: | H02K1/17;H02K3/32;H02K3/38;H02K5/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张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直流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电器产品马达领域目前使用的是微型串激马达,由绕线的定子、转子和支架组成,其定子的线圈、转子的线圈串联形成回路,定、转子线圈由漆包线组成,通过人工手工或机器绕制分别装配在定、转子芯片上,电流通过定子线圈时,使定子线圈产生磁场,磁力线通过定子芯片传到转子上,通电的转子线圈在该磁场下产生力矩,使转子旋转起来。此马达因定子和转子同时通过电流,都造成发热的损耗,包括漆包线的铜损耗和芯片的铁损耗,效率低至50%、能源损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直流马达,将原马达效率从45%提高至60%,节约能源10%以上。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直流马达,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端盖组件、电子元件组件;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块圆弧形的永磁铁和外壳;所述外壳沿着轴向的一端为开口端,外壳内具有连通至开口端的容置腔;所述永磁铁放置于容置腔内,永磁铁的外凸面与容置腔的内壁顶抵贴合;两个永磁铁的内凹面相向放置在永磁铁之间形成一放置转子组件的空腔;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输出转轴、转子线圈、整流子、绝缘纸和绝缘板;所述绝缘纸和绝缘板将转子线圈中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部分隔离开;所述输出转轴和整流子分别设置在转子本体的两端;
所述外壳远离开口端的一端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该空腔内时,所述输出转轴穿过所述让位孔暴露于外壳外;
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绝缘盖、碳刷和轴承;所述绝缘盖用于将所述开口端盖合;所述整流子远离输出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电子元件组件包括线路板、整流桥和PPTC保护器;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通过两条导线同电源连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通过PPTC保护器连接至转子线圈的正极,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至转子线圈的负极;
所述绝缘盖的侧壁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沿着径向内凹;所述开口端沿着径向延伸一包围部,包围部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沿着径向向内水平延伸;所述绝缘盖与开口端连接时,所述包围部外包于绝缘盖的侧部外,使得所述卡块对应嵌入所述卡槽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子线圈用漆包线绕制而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子组件通过所述整流子换向实现同方向连续旋转。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直流马达由于定子由永磁磁铁组成,没有漆包线和芯片,不产生铜损耗和铁损耗,将马达的效率提高到了60%以上,节约能源1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是塑胶绝缘罩,2是电子元件组件,3是端盖组件,4是转子组件,5是定子组件,6是整流桥,7是转子线圈,8是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2,一种高效直流马达,包括直流马达和塑胶保护罩1;所述直流马达进一步包括定子组件5、转子组件4、端盖组件3、电子元件组件2;
所述定子组件5包括两块圆弧形的永磁铁8和外壳;所述外壳沿着轴向的一端为开口端,外壳内具有连通至开口端的容置腔;所述永磁铁8放置于容置腔内,永磁铁8的外凸面与容置腔的内壁顶抵贴合;两个永磁铁8的内凹面相向放置在永磁铁8之间形成一放置转子组件4的空腔;
所述转子组件4包括同轴设置的输出转轴、转子线圈7、整流子、绝缘纸和绝缘板;所述的转子线圈7用漆包线绕制而成,所述的转子组件4通过所述整流子的换向实现同方向连续旋转。所述绝缘纸和绝缘板将转子线圈7中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部分隔离开;所述输出转轴和整流子分别设置在转子本体的两端;
所述外壳远离开口端的一端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子组件4设置于该空腔内时,所述输出转轴穿过所述让位孔暴露于外壳外;
所述端盖组件3包括绝缘盖31、碳刷和轴承;所述绝缘盖用于将所述开口端盖合;所述整流子远离输出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电子元件组件4包括线路板、整流桥6和PPTC保护器;所述整流桥6的两个输入端通过两条导线同电源连接,整流桥6的正极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PTC保护器连接后再连接至至转子线圈7的正极,整流桥6的负极输出端通过另一条导线连接至转子线圈7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欣众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欣众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60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