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信号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4442.0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余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思锐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7/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信号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信号线。
背景技术
信号线是指在电气控制电路中用于传递传感信息与控制信息的线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信号线一般包括导体、绝缘层、编织层、纸和护套,导体由多根裸铜丝扭绞组成,导体外部挤包有一层绝缘层形成线芯,若干线芯组成一束后外部再从内到外依次绕包编织层、纸带和护套,且在若干线芯之间填充有棉纱线。
一方面,由于布线环境受限,需要信号线根据布线环境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卷曲,从而对信号线的柔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的信号线整体偏硬、柔软性较差,且信号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热、氧化等因素而变硬、变脆,多次卷曲后易发生断裂,使用寿命较短。第二方面,信号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不及时散失,聚集在一起会造成信号线温度过高,存在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因而对信号线的阻燃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方面,信号线的使用范围广,在具有腐蚀性的使用场合,要求信号线耐腐蚀性、耐油性高。
现有的信号线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还存在抗外部干扰性能较差,往往存在相邻内芯之间的细微串扰,导致影响传输的稳定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软性好、绝缘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的柔性信号线。
一种柔性信号线,包括固定基座、连接杆和信号发射端,连接杆和信号发射端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线,所述柔性连接线包括若干相互交迭缠绕的内芯、纤维包带层、第一金属编织层、涤纶丝编织层和双层镀锌钢带层,每一所述内芯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若干导体、云母带填充层、第二金属编织层和聚烯烃层;
所述导体的直径为0.4mm-0.6mm,每一导体具有一线芯和一金属线,所述线芯具有一表面及一长度方向,所述金属线直接螺旋缠绕于所述线芯的表面,以使所述金属线沿该线芯的长度方向,呈可连续导电的结构。
上述柔性信号线,连接杆和信号发射端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线,使用方便,能够调整信号发射端的位置,满足使用的需求;
柔性连接线的导体直径为0.4mm-0.6mm,因此内芯在柔软度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且在用于与外部空间绝缘的聚烯烃层和若干导体之间设置有云母带填充层和第二金属编织层,具有隔热和防止相邻内芯之间信号的细微串扰;若干内芯呈相互交迭缠绕结构,柔软性和强度大幅度增加,进而提高了信号线的抗张性;内芯与涤纶丝编织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编织层,第一金属编织层用以屏蔽外界干扰信号,增加了柔性连接线的抗外部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柔性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信号线,包括固定基座1、连接杆2和信号发射端4,连接杆2和信号发射端4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线3。
如图2所示,柔性连接线3包括若干相互交迭缠绕的内芯310、纤维包带层320、第一金属编织层330、涤纶丝编织层340和双层镀锌钢带层350,每一内芯310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若干导体311、云母带填充层312、第二金属编织层313和聚烯烃层314。纤维包带层320、第一金属编织层330、涤纶丝编织层340和双层镀锌钢带层350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于若干所述内芯310外。
导体311的直径为0.4mm-0.6mm,每一导体311具有一线芯和一金属线,线芯具有一表面及一长度方向,金属线直接螺旋缠绕于线芯的表面,以使金属线沿该线芯的长度方向,呈可连续导电的结构。
上述柔性信号线,连接杆2和信号发射端4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线3,使用方便,能够调整信号发射端4的位置,满足使用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思锐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思锐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4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