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5080.3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徐小委;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K1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检测 组件 包含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汽车电池包保持稳定工作是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其中汽车电池包的温度和形变是需要重点监测的参数。
但是目前,对汽车电池包的形变并没有进行监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仅能做到对汽车电池包的温度监测,温度监测主要为热电偶测温。而热电偶测温装置的热敏电阻之间一致性差,基本没有互换性,使得每个热敏电阻需要独立的接线、布线,使得线路非常复杂且容易损坏,维护量大。同时,热电偶不具备自检功能,需要经常校验,易受电磁干扰,测量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电池包没有对形变进行监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线路复杂且易损坏,维护量大,测量精度较差等缺陷,提供一种光纤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光纤检测组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平面件、应变检测部件、温度检测部件,所述应变检测部件和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均连接于所述平面件的一侧面,所述应变检测部件包括有第一光纤、刚性弹性套管,所述刚性弹性套管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面设有齿部,所述第一光纤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光纤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齿部,所述第一光纤包括有若干个第一固定部,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均连接于所述平面件,所述刚性弹性套管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包括有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连接于所述第一光纤,且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部延伸出所述平面件上并形成有伸出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包括有若干个第二固定部,若干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连接于所述平面件。
较佳地,所述第二光纤为拉曼光纤。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对第二光纤所分布空间的温度场进行实时快速的测量,实现多点连续的温度和形变测试。
较佳地,所述平面件为柔性薄膜或平板,所述柔性薄膜为绝缘薄膜。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平面件为柔性薄膜,通过柔性薄膜使得平面件能够与电芯之间紧密贴合,且不受电芯的形状限制,保证光纤检测组件对温度和形变的测量。
同时,绝缘薄膜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能避免发生漏电、击穿等事故。同时,耐热性能要好,避免因长期过热而老化变质。
另外,平面件为平板,实现结构之间连接牢固且方便。
较佳地,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包括有若干个光纤光栅,若干个所述光纤光栅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光纤。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散射的波长特性,从而得到该光纤光栅处的温度,测温精度高。
较佳地,所述平面件为平板,所述平板上设有若干个容置腔和将所述若干个容置腔连通起来的第一凹槽,若干个所述光纤光栅分别位于若干个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均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容置腔有效限定光纤光栅产生偏移错位现象,保证温度检测部件对温度测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通过第一凹槽有效定位光纤,保证光纤检测组件对温度和形变测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使得平板与光纤之间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避免有凸起现象,节约空间资源。
一种电池包,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有若干个电芯、若干个如上所述的光纤检测组件,所述平面件连接于所述电芯的外表面,所述应变检测部件和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均设置于所述平面件和所述电芯之间,且所述刚性弹性套管贴合于所述电芯的外表面。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包括有一光纤束,若干个所述伸出光纤分别熔接于所述光纤束中的单根光纤。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伸出光纤束实现对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传输,传输稳定可靠,保证测量精度高。
另外,通过熔接方式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损耗低、安全性高、长期稳定性好、长寿命等优点。同时,节约空间资源。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包括有一光纤束,若干个所述伸出光纤均通过光纤端子连接于所述光纤束中的单根光纤,所述光纤端子为光纤耦合接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光纤端子实现伸出光纤与光纤束之间连接简便,且不会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维护量。
另外,通过光纤耦合接头进行连接,传输的能量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5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