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电安全智能传感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3594.5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胡贤峰;胡哲峰;程广建;劳红斌;栗超超;方燕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家和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1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安全 智能 传感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监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电安全智能传感终端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逐年加大,用电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现代高楼用电量大,用户侧设备门类繁多,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用电安全监测终端。比如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温度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但目前市场上的用电安全终端监测设备稳定性较差,监测结果受到外界影响较大;监测范围较为单一,比如只能监测剩余电流或者温度信息;监测到的信息多数保存在本地,无法远程查看监测信息。且相应的设备壳体设计不合理,导致设备安装和维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电安全智能传感终端,改进了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以及内部组成,从而实现监测结果准确性高、安装和维修方便,以及智能远程监测结果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电安全智能传感终端,包括壳体、显示屏、按键、接线端子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功能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两电路板通过排线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MCU模块、监测模块以及GPRS通讯模块;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显示屏、按键。通过设置GPRS通讯模块,插入SIM卡,本实用新型在连接上各种传感器、互感器,并且上电后,可以在服务器端、手机APP远程查看监测数据,也可以在现场通过显示屏查看监测数据。
进一步的,为提高电源的抗干扰性,采用集成电源模块电连接MCU模块。集成电源电流和温度稳定度高,且便于管理和维护。
进一步的,第二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蜂鸣器。蜂鸣器用于报警。
进一步的,监测模块包括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连接温度接线端子。外部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接线端子,通过AD转换电路对温度传感器模拟信号进行采样。
进一步的,监测模块包括计量芯片采集电路,计量芯片采集电路连接电流接线端子。电流互感器、剩余电流互感器等传感器连接电流接线端子,通过计量芯片对电流信号进行采样。
进一步的,MCU模块通过光耦连接开关量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MCU模块通过继电器连接消防脱扣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壳体的侧面带有接线端子和挡板;挡板的一边连接在壳体上,挡板的其他边能够卡合在壳体上,并覆盖接线端子。挡板对接线端子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实现防静电防尘防水。
进一步的,挡板的外部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加强筋。各个加强筋平行设置,通过设置加强筋,使得挡板具有一定的抗压性,且该加强筋可以便于用户开合挡板,否则挡板过于光滑,开启时需要借助外部工具,不便于检修且容易损坏。
优选地,为了防止接线松动,造成接触不良,接线端子带有紧固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监测结果准确性高、安装和维修方便,以及智能远程监测结果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正面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
其中:1-壳体、2-开关、3-挡板、31-加强筋、4-显示屏、5-按键、6-MCU模块、7-AD转换电路、8-计量芯片采集电路、9-开关量接线端子、10-消防脱扣接线端子、11-温度接线端子、12-电流接线端子、13-GPRS通讯模块、14-集成电源模块、15-装卸卡扣、A-第一电路板、B-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电安全智能传感终端,
一种用电安全智能传感终端,包括壳体1、显示屏4、按键5、接线端子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两块功能电路板,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开关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家和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家和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3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