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针电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3199.7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1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尤今;尤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8 | 分类号: | B03C3/38;B03C3/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桃园东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除尘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针电场。
背景技术
静电除油技术是利用阴极在高压电场中发射出来的电子,以及由电子碰撞空气分子而产生的负离子来捕捉油烟、油雾粒子,使粒子带电,再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带电粒子被阳极所吸附,从而达到清除目的。
传统的圆筒蜂巢电场的体积大,长期使用后受重力的影响,放电极会弯曲,容易引起火灾,工作状态下空气流与油污流在同一管道内,其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油污,难以清洗。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针电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场通电工作时油污、水雾分子不能及时排出电场外,影响电场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针电场,包括阴极架,阳极架,四个用于连接阴极架和阳极架的绝缘子,彼此平行地竖直设置于阳极架内的若干块直板式阳极板,以及水平设置于阴极架上的若干列阴极针;每一列阴极针分别位于相邻两块阳极板中间;所述阳极架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列漏水孔,每列漏水孔分别位于各阳极板的下方,所述四个绝缘子分别位于阴极架和阳极架的四角处,所述阴极架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用于分别与各根阴极针过盈配合。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阳极架的六个表面分别是一块独立的钣金件,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连接组成阳极架。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阳极架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列定位孔,每一列定位孔之间相互平行,阳极板通过所述的定位孔固定于阳极架内。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阳极板是由冲裁或者剪切成型的钣金件。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阳极板固定于阳极架的一端设有一个方形的凸缘,凸缘上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钉与阳极架的上表面的定位孔连接,将阳极板固定在阳极框架上。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板针电场还包括四个拉手。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拉手为内角朝向阳极架的直角型的钣金件,位于阳极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两端,与阳极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阴极针探入阳极架内的两块相邻的阳极板之间,并与阳极板互相平行。
所述的板针电场,其中,所述的板针电场的安装形式有单阴极架和双阴极架两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针电场,所述电场采用直板式的阳极结构,电场通电工作时,阳极吸附到的带电的水雾粒子和油烟粒子能够沿着阳极板迅速流到阳极架底部,并通过阳极架的漏水孔排出电场外,避免电场放电,提高电场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阴极架板针电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阴极架板针电场的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阴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阳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针电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针电场,包括阴极架2,阳极架1,四个用于连接阴极架2和阳极架1的绝缘子3,彼此平行地竖直设置于阳极架1内的若干块直板式的阳极板4,以及水平设置于阴极架2上的若干列阴极针5;每一列阴极针5分别位于相邻两块阳极板4中间;所述阳极架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列漏水孔12,每列漏水孔12分别位于各阳极板4的下方,所述四个绝缘子3分别位于阴极架2和阳极架1的四角处,所述阴极架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21用于分别与各根阴极针5过盈配合。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电场工作时捕捉到的水雾粒子和油雾粒子能够快速地沿阳极板4流到阳极架1底部,从阳极架中的漏水孔排出,并排出电场外,避免电场放电,降低电场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阳极架1的六个表面分别是一块独立的钣金件,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连接组成阳极架1;采用钣金的工艺,工艺简单,模具容易制作,钣金件的厚度一致,重量轻、强度高、导电、能够用于电磁屏蔽、生产的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3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下管线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