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去除离体血管内皮的灌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2489.X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0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李卫华;黄红浪;戚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血管 内皮 灌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去除离体血管内皮的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血管平滑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时,应该去除血管内皮,排出其干扰,血管内皮由单层的内皮细胞组成,离体条件下通常使用机械摩擦或化学试剂灌注法将血管内皮去除。
机械摩擦法去除血管内皮一般采用细木棍(如牙签),对于内径较小的血管(血管直径小于1mm)难以操作,而且机械摩擦法无法均匀的去除血管内皮,同时容易对平滑肌细胞造成伤害,而且操作时间长,对于离体血管的活性造成影响。
化学试剂灌注法则是将打孔剂短时间灌注离体血管内后立刻用生理缓冲液灌注离体血管;但是目前一般使用针头作为套管进行灌注,操作不便,很容易造成生理缓冲液难以及时灌注,造成打孔剂在离体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使得平滑肌细胞受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离体血管内皮的灌注装置,可以降低操作难度,保证生理缓冲液灌注及时,避免离体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受到损伤。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去除离体血管内皮的灌注装置,其包括毛细玻璃管、软管、三通阀、打孔剂注射器、生理缓冲液注射器以及组织浴槽;所述三通阀设有一个出液口和两个进液口;所述毛细玻璃管的末端连接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三通阀的出液口,所述打孔剂注射器、生理缓冲液注射器的注射口分别连接两个进液口。
所述毛细玻璃管为直径渐缩结构,所述毛细玻璃管的末端的直径大于毛细玻璃管的前端的直径。
所述毛细玻璃管的末端的直径为1mm,所述毛细玻璃管的前端的直径为200um。
所述毛细玻璃管固定在组织浴槽内。
所述毛细玻璃管的末端配合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硬质,固定部的直径大于毛细玻璃管的最大直径。
所述固定部固定在组织浴槽的底壁上。
所述组织浴槽为圆盘结构,组织浴槽的内部直径为100mm,组织浴槽的内部高度为10m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阀可以立即切换两个进液口的导通,因此可直接将注射打孔剂切换成注射生理缓冲液,操作简单,保证生理缓冲液灌注及时,避免了离体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玻璃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去除离体血管内皮的灌注装置,其包括毛细玻璃管1、软管2、三通阀3、打孔剂注射器4、生理缓冲液注射器5、组织浴槽6;所述三通阀3设有一个出液口31和两个进液口32,所述组织浴槽6用于放置生理缓冲液,使得离体血管浸没于生理缓冲液中,保持离体血管的生理活性。
所述毛细玻璃管1的前端用于穿套离体血管,所述毛细玻璃管2的末端连接软管2的一端,软管2的另一端连接三通阀3的出液口31,所述打孔剂注射器4、生理缓冲液注射器5的注射口分别连接两个进液口32;如图2所示,所述毛细玻璃管1为直径渐缩结构,所述毛细玻璃管1的末端的直径大于毛细玻璃管1的前端的直径。进一步,所述毛细玻璃管1的末端的直径可以为1mm,所述毛细玻璃管1的前端的直径可以为200um,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可以适用于内径较小的离体血管;由于毛细玻璃管1的直径过小,所述毛细玻璃管1的末端可以配合有一固定部7,所述固定部7为硬质,固定部7的直径大于毛细玻璃管1的最大直径,方便操作人员握持毛细玻璃管1来穿套离体血管;当然所述毛细玻璃管1也可以固定在组织浴槽6内,具体的,所述固定部7可固定在组织浴槽6的底壁上以使所述毛细玻璃管1固定在组织浴槽6内,这样毛细玻璃管1穿套离体血管时,只需要操作离体血管即可。
进一步,所述组织浴槽6可以为圆盘结构,其内部直径为100mm,其内部高度为10mm。
在此以毛细玻璃管1固定在组织浴槽6内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使用镊子将放置于组织浴槽6内的离体血管一端的开口套入毛细玻璃管1上并钳夹固定,然后调节三通阀3开放打孔剂注射器4所连接的进液口32,根据需要参数注入打孔剂,随后立即调节三通阀关闭打孔剂注射器4所连接的进液口32并开放生理缓冲液注射器5所连接的进液口32,将生理缓冲液注入离体血管内;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离体血管浸没于组织浴槽6内的生理缓冲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2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