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汉麻混纺凉席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7136.0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3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季国苗;黄金波;方斌;季美芳;韩卫东;章文龙;赵荣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3/2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 凉席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汉麻混纺凉席面料,属于有形状的特殊特征的层状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棉麻制品在市场上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现有的棉麻产品多数只有麻组分,或者含有一定量的其他组分的混麻构成,存在不光滑、不柔软、透气性不佳等缺陷,覆盖于使用者身上时,容易出现刮伤、刺挠等现象,而透气性上的缺陷也阻碍了其使用。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麻的强度逐渐降低,出现碎、断等现象,影响其继续使用。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麻织品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气性好、舒适度高、可实现阴凉效果的汉麻混纺凉席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汉麻混纺凉席面料,包括基材层、位于基材层上方的上镂空层和上纱织层、位于基材层下方的下镂空层和下纱织层,所述的基材层由麻或混麻织造而成,上纱织层位于上镂空层上方,是由交错分布的麻纤维或混麻纤维铺就而成,且上纱织层与基材层不完全接触,两者之间为纱线由基材层向上蓬起形成上镂空层;下纱织层位于下镂空层下方,是由交错分布的麻纤维或混麻纤维铺就而成,且下纱织层与基材层不完全接触,两者之间为纱线由基材层向下蓬起形成下镂空层。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上镂空层与下镂空层对称分布于基材层的上方和下方,上纱织层与下纱织层对称分布于基材层的上方和下方。对称设置的镂空层和纱织层结构,有利于织物表层和底层均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凹凸效果,因此,无需区分正反面,使用更方便。
所述的上纱织层是由麻纤维或混麻纤维按规律交错形成的若干个阴凉单元构成,每个阴凉单元中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隔槽构成。更优选的,所述每个阴凉单元包括顺次设置的隔槽一、隔槽二、隔槽三、隔槽四、隔槽五以及隔槽六,且相邻两个隔槽的宽度均不相同。隔槽可通过纤维按照设定的规律进行织就或铺就,从而形成各间距不同的上纱织层,这些上纱织层与下方的基材层之间即构成面积或者宽度不同的隔槽。相邻隔槽宽度不等,当光线照射时,可在其下方的基材层上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阴影区,各阴影区域相互印证,相互重叠,形成灰暗度(由阴影区域的不同重叠所引起)不同的阴凉区域。更优选的,所述的下纱织层与上纱织层结构相同,既可保证织物里表使用效果相同,又能保证织物均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凉爽性。
所述的上镂空层是由基材层表层纱线向上突出形成。上镂空层位于基材层与上纱织层之间,上纱织层的两端或者周边与基材层连接,周边或两端之间的区域则不连接,在这个不连接的区域中,构成基材层的纱线突出在基材层表面以上,一方面使上纱织层支撑起来,使上纱织层与基材层之间形成空腔,另一方面,这些蓬起的纱线也使上纱织层与基材层之间形成一个空气流通的空间,确保了空气的快速流动,提高了热量散发的速度,使用过程中,凉爽的效果更佳。更优选的,所述的下镂空层与上镂空层结构相同,但下镂空层是由基材层底面纱线向下突出形成的。
本申请可适用于服用,也可适用于建筑装饰,基材层、上/下镂空层以及上/下纱织层所形成的阴凉透气区域,其中,基材层为麻纤维或混麻纤维织就的基础层,既赋予织物良好的强度,又兼具了麻织物自身的透气性;上/下镂空层与上/下纱织层配合形成一个可形成阴凉区域的结构,并在基材层表面和底面分别形成空气流通性良好的空间,空气交流更佳畅通,织物表面也具有了由上/下纱织层形成的阴凉区域,因此织物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凉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 基材层;2. 上镂空层;21. 纤维;3.上纱织层;31. 隔槽一;32. 隔槽二;33. 隔槽三;34. 隔槽四;35. 隔槽五;36. 隔槽六;4. 下镂空层;5. 下纱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汉麻混纺凉席面料,结合图1和图2,包括基材层1、位于基材层1上方的上镂空层2和上纱织层3、位于基材层1下方的下镂空层4和下纱织层5,基材层1由麻或混麻织造而成,上纱织层3位于上镂空层2上方,是由交错分布的麻纤维或混麻纤维铺就而成,且上纱织层3与基材层1不完全接触,两者之间为纱线由基材层1向上蓬起形成上镂空层2;下纱织层5位于下镂空层4下方,是由交错分布的麻纤维或混麻纤维铺就而成,且下纱织层5与基材层1不完全接触,两者之间为纱线由基材层1向下蓬起形成下镂空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7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