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衣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7002.9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弘扬无纺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扬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25 | 分类号: | B63C9/125;B63C9/1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服,尤其是一种充气衣。
背景技术
救生衣是人们在水上作业时必备的物品,它能够在水中提供浮力,发挥救援作用。但是,传统的救生衣太臃肿,穿上它作业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更是如此;不穿上它,又不安全,在突发情况下则来不及穿着,影响救援。
中国专利CN2223719号所公开的“自充气式救生衣”专利(申请号: CN95233199.3),由前片、后片、气囊、充气瓶、导气管组成,前片、后片的肩部连接在一起,前片从中间对开,并由钮扣联接在一起,气囊、充气瓶安放在前片、后片之上,该自充气式救生衣,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充气后作救生衣用,不充气时和普通衣服一样,既有安全感又不影响正常的活动,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这项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充气瓶使得救生衣更加沉重,结构更复杂。
中国专利CN2498073号所公开的“救生服”专利(申请号:CN01255412.X),衣服上连通压缩室,压缩室内有常压状态为气态的固态或液态物质;在压缩室与衣服间有一控制压缩室内的固态或液态与衣服层间通、断的开关;该实用新型利用物质由固态、液态变成气态时的体积膨胀原理,在压缩室内置压缩成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使用时可以达到其救生的目的,而不充气时体积较小,不会影响使用者正常的动作,在携带该产品救助他人,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携带方便性而可减少自身的体能消耗,发挥更大的救援作用。这项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压缩室的使用会让生产成本大幅增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充气衣,在满足结构简单的同时,让使用者能够在突发情况下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衣,可使得在突然遇到降温时,可利用空气较好的隔热特性,进行保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充气衣,包括表层、里层、条形充气气囊、嘴吹进气口,所述的条形充气气囊位于表层和里层之间;所述的表层与里层通过接合线连接,且两根接合线之间,形成可放置条形充气气囊的空腔;还包括导气管,所述的导气管与条形充气气囊相连通;所述的嘴吹进气口与导气管相连,位于充气衣的领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接合线之间里层面料的长度长于表面面料的长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微型鼓风器,与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的微型鼓风器上安装有微型电池,可快速对条形气囊进行充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嘴吹进气口与导气管的连接、微型鼓风器与导气管的连接是通过单向气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表层、里层所使用的为薄型面料;所述的表层、里层所使用面料的原料为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其混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条形充气气囊与导气管为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嘴吹进气口位于充气衣的领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充气衣还包括放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充气衣,包含括表层、里层、条形充气气囊,还包括嘴吹进气口和微型鼓风器。平时由于各个条形充气气囊内未充气,因而不影响和妨碍使用人任何穿着和作业;遇到危险情况,使用人可通过自己的嘴、气嘴、导气管向各个条形气囊充气,也可使用微型鼓风器对条形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即可膨胀并提供浮力,发挥救援作用,亦可御寒,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充气衣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充气衣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条形充气气囊充气时的截面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表层;2-里层;3-条形充气气囊;4-嘴吹进气口;5-微型鼓风器;6-放气阀;7-接合线;8-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充气衣,包括表层1、里层2、条形充气气囊3、嘴吹进气口4。条形充气气囊3位于表层1和里层2之间;表层1与里层3通过接合线7连接,且两根接合线7之间,形成可放置条形充气气囊3的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弘扬无纺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扬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弘扬无纺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扬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7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码头受限空间内的新型工作浮排
- 下一篇:多功能遥控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