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上肢运动损伤的网球护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3914.9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5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谢红;邓红琼;刘为敏;张道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71/14 | 分类号: | A63B7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上肢 运动 损伤 网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防护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上肢运动损伤的网球护臂。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运动研究中,运动不当或是运动量过大等因素带来的人体骨骼关节损伤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对于参与运动的人员而言,常常容易发生慢性或急性损伤,这是由于运动中产生的外部载荷所造成。外部载荷拉伸,压缩,弯曲还是剪切等过重超过人体承受力而发生的运动损伤,会造成骨骼关节损伤。除了因载荷超重而引起的骨折外,低重复载荷作用时也会发生疲劳性细微骨折,一般持续性的运动首先会引起肌肉的疲劳,当肌肉疲劳后,肌肉的弹性收缩力就会下降,导致肌肉在后续的运动过程中不能快速或有效地消散外力,从而关节骨骼受损。而通过外加防护的增强肌肉能力或帮助肌肉恢复,保护关节的稳定性,能预防或降低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手臂防护产品也很多,但是针对于网球运动的上肢损伤防护的产品很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防护上肢运动损伤的网球护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护上肢运动损伤的网球护臂,包括贴合上肢的护臂主体,沿护臂主体长度方向设置并围绕上肢分布的多条条形针织弹性带,设置在护臂主体肘关节处的环形针织弹性带,以及设置在护臂主体的手部虎口位置的手部减震部分。
优选的,所述的护臂主体与条形针织弹性带、环形针织弹性带编织一体成型。 贴合上肢的护臂主体与条形针织弹性带、环形针织弹性带等部分采用编织技术一体成型,有效避免分部的接缝所造成的不平整及可能产生的勒痕。
更优选的,所述的护臂主体、条形针织弹性带和环形针织弹性带均由棉/锦纶混纺纱线以罗纹组织编织形成一整体,其中,所述条形针织弹性带和环形针织弹性带的罗纹组织编织密度大于所述护臂主体的编织密度。通过控制编织过程中罗纹组织的密度,使得护臂主体上形成密度更高的条形针织弹性带和环形针织弹性带,进而使得此两处部位的弹性更大。此外,采用棉/锦纶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纱线质轻吸汗,针织成型透气性更好。
进一步更优选的,所述的护臂主体的罗纹组织的编织密度为:横向密度126个/50mm,纵向密度120个/50mm,所述的条形针织弹性带和环形针织弹性带的编织密度均为横向密度155个/50mm,纵向密度130个/50mm。
优选的,所述的条形针织弹性带的宽度为30-35cm,所述的环形针织弹性带的宽度为30-35cm。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针织弹性带包括包覆肘部鹰嘴部分的圆环形带部,在圆环形部两翼向外延伸形成绕手臂一圈并包覆固定肘关节的翼型带部。环形针织弹性带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的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的条形针织弹性带设有四条,其在肘关节两边各分布有两条。
优选的,所述的手部减震部分为贴合手部虎口的PVC缓冲垫,其厚度为3-4cm。根据手部虎口形状所制得PVC缓冲垫可以缓冲球拍与网球碰撞造成的冲击且不影响运动。
更优选的,所述的PVC缓冲垫采用热贴合技术粘贴在护臂主体的手部虎口位置。采用热贴合粘贴的方式设置PVC缓冲垫有很好的耐水洗性,保证多次清洗护臂时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网球运动的损伤以及技术动作研究发现,网球运动的击球过程中的击球冲击力容易造成上肢损伤,包括重复击球动作所造成的微创伤及在接球过程中上肢外展或内旋动作过大,在击球冲击力下易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因此,本实用新型护臂在手部虎口处的减震设计能缓冲一部分球拍与网球碰撞造成的冲击;四条针织弹性带能增强上肢屈伸的恢复,减轻上肢肌肉负担;肘关节处环形针织弹性带设计包覆固定肘关节,保护其运动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四条针织弹性带能增强上肢屈伸的恢复,减轻上肢肌肉负担;
(2)肘关节处环形针织弹性带设计包覆固定肘关节,保护其运动稳定性;
(3)手部虎口处的减震设计能缓冲球拍与网球碰撞造成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戴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臂主体,2-条形针织弹性带,3-环形针织弹性带,4-手部减震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39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适应多种体型使用的滑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