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功率倍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3820.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5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铖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4 | 代理人: | 欧颖 |
地址: | 41001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功率 倍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功率倍增装置。
背景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能量守恒决定了输入的功(输入功率×时间)必然等于输出的功(输出功率×时间)。因此,在不使用和转化风能、化学能和太阳能等明显能源的情况下,本领域暂时没有出现输出电功率明显大于输入电功率,甚至是输出电功率为输入电功率的数倍的电器或发电设备。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功率倍增装置。
共振是指机械系统所受激励的频率与该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相接近时,系统振幅显著增大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共振是有害的,会引起机械和结构很大的变形和动应力,甚至造成破坏性事故,工程史上不乏实例。也有利用共振原理而开发的振动机械,其可用较小的功率完成某些工艺过程,如共振筛等。此外,还有收音机、浇灌混凝土的振荡器、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测速仪、微波炉、音乐治疗、粒子加速器等领域都有用到共振原理。亚共振的说法在现有技术中也有提及。
如专利CN200910089330.1涉及一种以最小激振力产生最大振幅的自动跟踪亚共振变力轮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机体固有共振频率,计算并可预先调节变力轮装置中移动重锤的静态偏心距,使得移动重锤在大于机体共振转速时甩出;并结合跟踪控制系统,在线采集跟踪机体振幅、功率、加速度自动通过变频器改变变力轮电机转速的大小,在共振点的正向(自低转速到共振区转速)、反向(自大于共振区转速到共振转速)调节,保证机体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亚共振区。该发明通过上述的自动跟踪亚共振变力轮方法和与之配套的自动跟踪亚共振变力轮装置,达到可调移动重锤的甩出速度,并在较小的激振力下越过共振区,以最小激振力产生机体最大振幅始终在理想亚共振区工作的目的。该发明的亚共振变力轮方法可应用于破拱机、给料机等多种给料、进料、出料或运输物料等场合。
但共振或亚共振与电功率的结合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本申请的发明人致力于能源领域研究18年,在先申请的发明专利CN201610190209.8中提供一种共振或亚共振摧毁、亚共振动力倍增以及解除共振的方法。但本领域依然需要在共振或亚共振与电功率结合的领域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功率倍增装置,具体是一种利用亚共振获得电功率倍增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功率倍增装置,所述装置包括EI型芯片4以及缠绕设置在芯片的中间腿42上的输出线圈2、缠绕设置在芯片的右侧腿41上的输入线圈1和缠绕设置在芯片的左侧腿43上的激振线圈3,所述装置中线圈产生的两个以上不同磁场之间产生亚共振而实现电功率倍增输出,所述亚共振是指荷载频率θ与固有频率即自振频率ω的比值范围在0.25~1.3之间且不等于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荷载频率θ与自振频率ω的比值范围在0.5~1.25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荷载频率θ与自振频率ω的比值范围为0.7~1.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荷载频率θ与自振频率ω的比值范围为0.9~1.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计所述芯片的左侧腿(43)的中心位置至其中间腿的中心位置间的距离m值使得两个以上不同磁场间产生亚共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m值的设计和加工精度在0.05mm及以下,优选在 0.01mm及以下。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中的电连接方式为从所述输入线圈(1)处输入电压U1,输出线圈(2)和激振线圈(3)并联且并联的输出电压为U2,U1大于、小于或等于U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U2处接入单独的一条输出电路或在U2处接入多条并联的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上连接有电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功率倍增的放大系数β为1.01~100,优选放大系数β为 1.1~50,更优选放大系数β为1.2~20。
有益效果:实验证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功率倍增装置中输出电功率与输入电功率相比确实产生了成倍的增长,且功率放大系数β为10时就说明只需向装置中输入1°电即可通过所述装置得到10°电。该装置无论是用于家用电器领域,还是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都会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发明人通过试验验证发现装置中输出的倍增电功率相应的电能最终是由地球或环境中的磁能转化而来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功率倍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功率倍增装置的线圈和电线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铖,未经杨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3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文件列队架
- 下一篇:多功能财务柜